新技术是如何有效融资的(新技术手段)

币圈行情 阅读 3 2023-08-02 01:20:3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还记得前两年风靡各行各业的“互联网精神”吗?在那个言必称“互联网+”的时候,在那个“猪都能飞”的年头,乐视网估值2005亿元,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一股,小米估值高达450亿美元,引多少人艳羡!如今,互联网风头依旧强劲,但有个词已经取代互联网,成为各类并购重组“讲故事”的开场白,成为各路资本“买买买”的兴奋剂,它就是FinTech——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到底有多火,从近年来走马灯式召开的各类论坛、峰会便可见一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与“金融科技”相关的论坛峰会共有45场,几乎每个星期召开一次。

2016年被称为金融科技元年,2017年则是全球金融科技的爆发之年,从商业模式转型、全球监管改革、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到传统金融积极引入金融科技、前端支付科技与后端风险管理合力发展,金融科技正逐渐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技术壁垒。于是,媒体直呼:金融科技的3.0时代已经来临!

回顾金融科技三大发展阶段:

1.0时期,科技初步结合金融业务。在1.0阶段,科技作为金融工具,以技术替代人工,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数据计算、存储与传输效率。该时期的金融科技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2.0时期,科技服务金融创新,如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众筹等。该时期金融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资源难以共享,影响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技术无法深度应用。

3.0时期,对大数据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分析,金融科技服务从概念阶段真正落到实际应用,打通数据孤岛,科技应用大幅提升金融效率。

第一节 正在被颠覆的金融市场

继互联网金融之后,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新的风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诸多金融领域,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的方面,而是开启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最古老的金融行业全面展开。

以欧美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为例,建立在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上的金融科技正引起金融业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大颠覆。目前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智能金融科技。它包括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资顾问(以下简称智能投顾)等人工智能(AI)。2016年,摩根大通、花旗、德银、日本银行等国际著名投行先后斥巨资投资智能投顾。2017年上半年,国外至少有7家AI驱动的网络安全公司获得新一轮融资,其中技术多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及监管等。这些新科技深受各大金融、科技型企业青睐,也引来众多资本追捧,融资总额接近30亿元。试想,象征着金融业高端服务的智能投顾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呢?现金、支票、银行卡、自动柜员机、物理性银行网点、庞大的金融银行员工队伍,甚至证券投行的分析师都将被淘汰出局,现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业态将被彻底改变,传统银行金融业务将成为历史。这就是金融科技的革命性和颠覆性所在。

很快,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包括银行的冲击就像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又恰似优步(2016年8月1日优步中国被滴滴出行收购)、滴滴等网络叫车模式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令人始料未及。

(二)数字货币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大有替代主权货币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或被冲击。数字货币的出现或将使得包括世界各国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都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央行基于纸币而存在,其作用在于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即掌控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的核心在于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从发行到流通都是可记录、可追溯的,数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以人为意志来调节,网络技术会自动完美匹配。因而,“通货膨胀”这个名词或将进入历史教科书。

金融科技已经发展到颠覆传统金融组织体系和机构的地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醒的现象,这或预示着未来新的金融体系组织架构的出现,或预示着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将被彻底颠覆。就连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都表示,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永久改变金融市场。这就是其所具有的根本、彻底、完整的革命性与颠覆性之所在。

值得重视的是,欧美在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方面比中国互联网金融要广泛得多,中国目前虽然在智能制造领域风起云涌,但是在智能投顾、数字保险等领域仍处于追赶阶段。在这股金融科技之风迅猛刮来之际,欧美金融机构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都与互联网科技“攀亲”,纷纷表示自己是科技公司,而中国的银行业大都还在酣睡之中。

下文我们先从几个大家熟悉的案例谈起,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来了解一下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对传统金融业乃至传统工商业的颠覆。

●AlphaGo的故事

谷歌公司开发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2016年3月,AlphaGo以4:1的总比分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从此声名鹊起;2016年年末至2017年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以3:0的总比分大胜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世界冠军柯洁。

围棋与国际象棋相比,棋法棋局变化更多,谋篇布局更加复杂。这对于程序化的人工智能技术要求更高,而东亚又是世界顶尖棋手云集地。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世界围棋冠军的诞生地。在这样的情况下,AlphaGo能够战胜多位围棋世界冠军,绝对是人工智能的全胜。人工智能挑战人类已经不是梦。

信息技术已经先后彻底改变了娱乐、媒体和零售业的生存发展方式,如今,人工智能再一次战胜了象征人类最后智慧堡垒的围棋,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是否也会颠覆金融业呢?回答是:Yes!

中国互联网金融以2013年余额宝诞生为标志,对传统金融业带来了颠覆性冲击。支付行业基本被互联网金融彻底颠覆,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大发展,使得传统银行业遭遇空前危机,移动支付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过去,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特殊企业的优势地位,享受着支付领域的超级红利。世界范围内,银行从支付服务中获得的收入达到1.7万亿美元,占银行业总收入的40%。而今,这块巨额蛋糕已被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苹果支付、三星支付、谷歌支付等快速瓜分。

从信用借贷中介看,传统银行业遇到了空前的放贷难。这同样缘于互联网金融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的冲击。浙江网商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对传统银行信用借贷业务冲击巨大。同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业务给传统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都带来一定的冲击。

以上只是代表了互联网金融初始阶段的发展状况,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升级版——金融科技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首先,以AlphaGo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向金融领域大踏步挺进是第一个标志。一款围棋游戏程序不过是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的冰山一角,向金融高端服务领域发展才能真正显示出智能化的威力。

而机器人投资顾问及其带来的自动化投资服务,就是典型案例和趋势。过去几年,风投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技术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而机器人顾问吸引了其中大量的份额。花旗集团曾有报告指出,机器人顾问所管理的资产从2012年的零,激增到2014年年底的140亿美元。有报告预测,在未来10年时间里,机器人顾问管理下的资产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

2016年2月,彭博新闻社的软件工程师曾宣布,该公司正在测试一个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提升判断上市公司财务表现是否会超过预期的准确率。建模的过程是用过去14年的历史数据设计出一个函数,以股市数据为参数。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准确率已达60%以上。

在美国,理财顾问按小时收费,约300美元一小时,一般投资者难以承受。因此,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抓住行业痛点,通过先进的算法和互联网技术,把各式投资服务以低廉的价格推广给投资者。

由此来看,人工智能不仅挑战李世石,很快也会挑战高端金融服务的分析师们。

其次,金融科技开始挑战货币主权。基于数字货币核心技术基础的区块链技术正在风靡全球,全球多个大投行特别是华尔街的巨头们,正在斥巨资研究区块链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多点链接、信息共享可挖掘分析等特点的数字货币将是大势所趋,预计很快就会与现行货币抗衡,甚至直接挑战现有央行模式。

同时,围绕网络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各网络巨头正在打造消费、理财、投资、生活服务、娱乐、文化等全方位支付圈子。也就是说,只要你使用网络支付,比如微信和支付宝钱包,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任何有关支付的事情。资金根本不需要提现,仅仅在平台上的账户间转移即可,这就形成了一个支付或者说数字货币的闭环。未来,这种“小王国”般的闭环会产生几个甚至更多。

再次,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或将使得传统银行业“支离破碎”,支付、信用中介、投资理财等业务将来或被彻底分散开来。在互联网科技的冲击下,大而全的传统银行或不复存在,因为金融科技公司完全可以肢解、取代其中各个环节。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率先在中国出现,而金融科技却从全球发起,其本质都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同时,金融科技都是由全球顶级投行、顶级IT公司发起,投巨资开发的,这也就预示着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性、冲击程度或将远超互联网金融。笔者一直坚持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性和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这将在其升级版金融科技中更加明显地反映出来。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2016年3月10日于FT中文网发表《信息科技能否颠覆金融业?》一文,文章结尾说: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确需要一场革命。这场革命需要我们小心对待,密切关注。掀起这场革命的就是金融科技!

●大数据挖出基金“老鼠仓”

2013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展了旨在打击“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捕鼠行动”。市场监察部依托数据仓库,创造性地开展大数据应用,建立多种数据分析模型,深度挖掘,寻找案件线索,通过锁定基准日、筛查高频户,并结合账户开户、历史交易情况等,确定嫌疑账户,将一只只“硕鼠”抓了出来。两年以来,上交所先后上报基金“老鼠仓”案件线索20余件,涉案金额上百亿元,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精准打击。

今天,证券期货基金市场无论是投资者开户还是交易,无论是交易场所还是投资分析,无论是股票期货基金托管还是交易资金的银行第三方存管,所有交易活动完全是网络电子化的。任何投资者只要发生交易活动,都会在网络上留下足迹,并且,这种足迹可以追查寻觅到每一个具体的投资者本人,这就为大数据在资本市场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几乎可以在资本市场发挥“无所不能”的作用,包括挖出基金“老鼠仓”。这与传统监管手段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相比较,简直是一个质的变化和大飞跃。

传统监管方式是被动的、效率极低的,就像隔墙扔砖头,砸着谁是谁。逮住的是个别的,是虾米;放走的是大多数,是大鱼。传统监管方式查证券基金“老鼠仓”等违法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监管部门人员突然袭击,出现在证券基金公司,让所有人员立即离开,然后在证券基金工作人员电脑中现场检查发现线索。二是依靠内部举报,包括办公室的同事举报,夫妻因离婚财产分配不均举报、基金经理的“小三”举报等。这些听起来很刺激,很有戏剧性,但更像是电视剧、电影里的桥段,在现实中毕竟只是极端的个例,显然不可能成为常规化监管手段。

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基金“老鼠仓”,监管方式是主动的、全面的、高效的,不会放过任何一只“老鼠”。用大数据挖“老鼠仓”,主要是基于沪、深两大交易所每天的海量数据,根据“老鼠仓”的主要特征,筛选出若干种最具“老鼠仓”特征的数据指标,在海量数据平台上每时每刻进行抓取。面对大数据利器,“老鼠仓”很难有漏网之鱼。正如大数据的鼻祖、美国第二大百货公司——塔吉特(Target)为了获取孕妇信息而最早投放广告抢夺孕妇客户一样。塔吉特公司根据怀孕者的消费习惯筛选了20多种产品,通过“大数据”抓取分析,最终截获客户,获得成功。

从现有的公开资料来看,监管机构的大数据主要是沪、深两大交易所各自掌握的监测系统,主要分为对内部交易的监察、对重大事项交易的监察、联动监察机制和实时监察机制四个方面。这套监控系统有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并有实时报警等功能,主要是对盘中的异常表现进行跟踪和判断。

这是传统抓“老鼠仓”方式无法比拟的。传统监管方式就像用一线鱼钩垂钓一样,是被动坐等鱼儿上钩。而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就像向大海中撒了一张大网,一旦有异常情况就可以自动收网。

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转变监管思路。过去那种以“人海战术”为主的监管方式,必须转变为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模式为主的高效主动的监管方式。此前有媒体报道说,证监会正在扩大稽查总队的阵容,人数或将在300人的基础上再扩编300人。动不动就增加人员、采取人海战术还是传统思维在作怪。阿里小贷借助于大数据挖掘,凭借300多个员工,就给70万家小微企业放贷款,累计放贷已经超过1000多亿元,这是传统银行不可想象的。其实它依托的就是高效的高科技手段大数据,而不是人海战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所有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将被互联网化,都将由线下搬上网络。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地在网络上留下印记和足迹。通过大数据对这些足迹进行挖掘,将会挖出一座“大金矿”。

大数据挖出基金“老鼠仓”这件事启示我们,大数据不仅具有商业价值,而且也是监管经济金融活动甚至是反腐败的利器。政府官员及其家属、亲朋好友的通信、经济活动、财富存款、消费社会足迹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被挖掘出来。比如,银行、证券、基金等系统的数字化已经比较完善,未来不动产也将实现全国联网,这将使得政府官员及其家属、亲朋好友的一切家庭个人财务活动都被“晒”在互联网上阳光下。一旦暴露出任何异常的蛛丝马迹,都将成为反腐败的重要线索。

将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到证券基金监管领域中绝对是一个正确方向,必将成为超越传统监管方式的一把高科技监管利器。笔者认为,对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应该尽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进,这不仅仅是为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反腐败乃至日常的社会治理。

●大数据成阿里打假利器

提到淘宝,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可能就是“假货”。2016年5月14日,国际反假联盟(IACC)暂停了阿里巴巴的会员资格,原因是该联盟其他各大品牌对阿里巴巴的打假承诺感到担忧。而这距阿里巴巴加入国际反假联盟仅一个月时间。

实际上,阿里巴巴对打假从来都没有松懈过,为改变淘宝在公众心目中的尴尬形象,其在打假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然而,面对制假售假战场战略转移,即由过去的以线下为主转移到以线上为主的新特点,利用传统线下打假的方式和手段必然扑空,甚至出现假货越打越多的局面。怎么办?

阿里巴巴使出最具优势的杀手锏,将大数据运用到打假上。用马云的话来说,这么多年来,用传统的手段、机制和措施打假,“打而不绝,越打越多”,今天是时候让互联网公司用互联网的办法,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问题了。

阿里发布的《2015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披露,凭借多年积累,阿里防控系统实时分析数据的速度已达每秒1亿次,成功阻止上亿件涉假商品信息在淘宝发布,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提炼、归纳、建模,可直接处理涉假行为,或将涉假信息提供给执法机关并协助开展线下打击。海量大数据挖掘,将使得制假售假行为无处遁形。

打假,是融入企业道德血液的,特别是对于网络平台类企业。像阿里这样的企业不仅会自觉维护自身企业品牌,而且会认识到维护数亿用户权益就是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用户和消费者是其生存之根基。

当然,阿里的平台模式天然注定了其打假防假的难度,同时,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平台企业在打假上不可能孤军奋战,只有企业、工商部门、司法部门、国际组织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大数据利器则让打假斗争如虎添翼。

●百度金融发力教育信贷

2017年2月16日,百度金融与民营职业教育机构新华教育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表明百度金融在发力消费信贷取得成效并在教育信贷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后,继续深耕这一领域。

启动消费、拉动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之一。2016年中国消费拉动力虽然占GDP的67%,但这是投资出口下降的衰退式占比升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消费信贷对消费助力的作用弱化。目前中国消费信贷总额为20多亿元,占整个贷款总额的比例仅为20%左右,而消费信贷发达的美国,其占比达到60%以上。

在崇尚消费以及“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东西”的消费理念等各种因素驱动下,美国消费的信贷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消费信贷渗透程度高。2015年消费信贷占社会零售总额比例将近70%,消费信贷占GDP比重也一直保持在28.34%,占美国家庭负债23.43%。这些数字也凸显了消费信贷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无可比拟的重要角色。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看,消费能够成为经济的第一拉动力,除了西方国家民众的生活消费理念影响外,一个最大的推动力就是金融的作用。

未来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将维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在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消费信贷规模的增长意味着中国的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从中国消费信贷结构分布看,住房、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成为消费信贷的主力军。而教育消费信贷,主要是面向学生的过桥消费信贷,在经过前几年传统银行扶持,结果导致坏账大幅度发生后,正在大幅度萎缩。笔者此前在国有银行从事过助学贷款,对此深有体会。而与此同时,像新华教育这样的民营教育机构特别是职业教育机构等根本进入不了“财大气粗”的国有金融机构视野。

同时,传统金融无法满足消费信贷需求与发展。笔者过去在从事助学贷款工作时看到,每发放一笔学生助学贷款,需要贷款学生寻找担保或者抵押,或者由学校出具担保函,因此效率非常低,甚至出现学生快毕业了贷款还没有审批下来的情况。笔者当时总结出有几难:贷款发放难、贷款收回难、追究担保人责任难,并且不良贷款多。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金融没有甄别贷款人信用程度的科技手段。

实践已经证明,一方面,让现有传统银行业承担支持新消费领域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下策。无论是百姓传统消费还是新消费领域,新经济孕育出的新金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才能承担起支持其快速发展之重任,特别是要创新金融与教育融合的新路子,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肩上。而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的普惠性特质使得民营教育、职业教育的信贷需求有了几乎是量身定制的最佳模式。

另一方面,民营、职业教育对新金融科技资源需求旺盛。中国教育的真正希望在于民营教育,中国教育的短板在于职业教育,这是中国第一人口大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工业4.0的大趋势所要求的。当然,中国民营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新经济、新金融助力,这就是新华教育与百度金融强强联合的意义所在。

那么,新华教育为何选择的是百度金融,而不是互联网金融起步更早的其他企业,新华教育究竟看中了百度金融什么?

百度金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教育金融领域持续发力,已经构筑起从MBA学历教育,到在职语言、IT等技能培训,再到初级职业教育全领域的教育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合作教育机构数量近3000家,为近40万名学生提供了及时的教育信贷服务,成为职业教育分期信贷服务市场的领跑者,也成为百度生态体系的拳头级产品。它不仅让更多学费不足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就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同时还为教育机构扩大了招生来源,并与搜索推广服务在线上线下形成有效的协同作用。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正在产生化学反应。

互联网金融,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一个金融创新的新时代。教育是个大市场,百度金融正试图利用优势资源为金融行业创造出新东西。百度金融与新华教育的此次战略合作,可以看作百度金融在教育领域金融创新的实际落地。

百度金融虽错过了跑马圈地的红利期,但潜力前景大而广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试图通过人工智能、用户画像、账号安全、精准建模等领先的金融科技,破题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系列挑战。2015年,百度推出个人消费金融权益平台“百度有钱花”,打造创新消费信贷模式,目前已经在多个产业进行探索和布局。

互联网金融过渡到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中国在互联网金融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金融科技上已经落伍。而百度成为追赶世界金融科技步伐的代表企业之一,这是因为支撑金融科技的是人工智能,包括目前火热的智能投顾与数字货币,背后都是由强大的人工智能支撑的,在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中,百度研发人工智能起步早、投入大、成效显著。笔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百度大脑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7%,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7%,在国际权威的FDDB、LFW等人脸识别检测评测中,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均排名第一。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金融对外公布“成为一家真正意义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愿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升级传统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梦想。明确“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智能获客”六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并向传统金融机构开放“金融云”,输出全套金融解决方案。

●金融科技有无限想象空间

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欧美金融科技,都对传统金融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意义。特别是在欧美受到资本热烈追捧的金融科技,正在迅猛发展,并且一发而不可收。

传统金融眼看着金融科技大潮汹涌而来,不禁手足无措。当然,有远见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也已经斥巨资于金融科技的研发,比如智能分析师领域、区块链技术。高盛、摩根大通等甚至宣称自己是科技公司,足以看出金融科技被投资人和市场认可的程度。

欧美的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历史性进展和飞跃,被称为金融科技革命的开端。以美国区块链众筹项目The DAO为例,短短两周就创造了疯狂的历史纪录。从2016年4月30日创建到5月16日,区块链众筹项目The DAO募集了1070万个单位的Ether(Ether和此前爆红的比特币一样,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价值约为1.19亿美元。据说,当时一个单位的Ether价值超过10美元,该数字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总计超过8亿美元。

在这一案例中,两大革命性特征令人匪夷所思、不可想象。首先,The DAO是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布式自治组织)的缩写,它被追捧为一种全新的分散的金融组织形式,通过计算机代码创建和自动运行,而不是利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运行。它没有管理层或董事会,本质上是一种最纯粹的股东治理形式。也就是说,金融科技已经发展到颠覆传统金融组织体系和机构的阶段,这或预示着未来将有新的金融体系组织架构出现,而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将被彻底颠覆。

前文已经讲过,数字货币的出现或将大大削弱各国央行的控制力。因为央行是伴随纸币的出现而诞生的,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即掌控货币政策。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从发行到流通都是可记录、可追溯的,数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人为意志来调节,网络技术会自动完美匹配。

笔者的上述论断并非夸张,谁都没想到,在金融机构组织架构上,金融科技颠覆传统的脚步会走得如此之快。

在The DAO的案例中,另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金融科技下的投资者使命与作用、投资方向和项目的决策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The DAO的众多投资者们要在筹资项目结束之后,再投票决定拿这些钱去具体投资什么。“没有人控制它,它只是个代码。”德国码农、The DAO的构想者之一Simon Jentzsch说,“没有人能单独决定拿这么多钱投资一个或几个产品,都是众人来决定。”至于具体怎么决策运作尚不得而知,只有继续观察。

欧美金融和科技公司正在探寻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确保财款转移,一个叫作“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的东西应运而生——基于计算机云技术的金融代码来执行金融合约。从根本上说,The DAO就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智能合约”,它可与风险投资基金相媲美。它提供独有的被称为DAO tokens的投票份额,以此换取加密数字货币Ether。Ether是Ethereum区块链技术中的一个金融组成部分。区块链就像是数字货币的一个庞大、分散的总账,它记录每一笔交易,并将该信息储存于全球网络上,因此该交易数据不能被篡改,安全性相对较高。

实际上,业内还在加速研究区块链技术更为广阔的应用,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共享经济、物联网甚至房地产方面都存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区块链技术能够大幅提升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效率,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市场功能的脱媒,比如,股票、外汇和杠杆贷款等的交易结算,可能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而彻底改变。就连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都感叹,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永久改变金融市场。

足以看出,欧美在金融科技发展上比中国互联网金融要领先很多,中国目前虽然在智能制造方面风起云涌,但是在金融科技、智能金融方面还有待加快发展。

第二节 风起云涌的技术变革

市场中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并非价格竞争,而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竞争,它冲击的不是现存企业的盈利空间和产出能力,而是它们的基础和生命。

——约瑟夫·熊彼特

1998年,柯达有17万名员工,销售的相纸占全球总量的85%,但在短短几年里,他们的商业模式消失了,公司破产了。未来10年,很多行业将会重复柯达的命运。在1998年,没几个人会想到3年后再也不用相纸,因为1975年才发明的数码相机当时像素很低,但是大家可能忽视了产品的摩尔定律:大多数新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令人失望,却会在短短几年后成为主流。

柯达的故事每天都在重演:在人工智能领域、3D打印领域、无人驾驶领域……

未来5~10年,软件和操作平台会使大多数传统行业陷入混乱。正如,优步(Uber)只是一家打车软件公司,它没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又如,爱彼迎(Airbnb)是一家联系旅行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尽管它也不拥有任何一间旅馆。

以下是媒体预言的未来世界:

2018年,智能科技将为公众提供第一辆自驾汽车,2020年左右整个汽车行业将被打乱,你不再想拥有自己的汽车了,也不需要再为考驾照而烦恼。当你需要用车时,你只要掏出手机按几个指令,它就会出现在你指定的位置,并送你到达目的地。你不需要停放车辆,只需要支付路程费。

未来20年内,社会上70%~80%的工作职位将消失,同时会有很多新的就业机会出现,但不知道新的就业岗位能否填补消失的就业缺口。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共荣发展

包括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在内的金融创新本来就诞生于科技进步。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这种金融创新反过来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是自然产生的,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交融。因此,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为主的金融创新必将对科技创新带来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

今后,要更加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改进对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发挥金融的价值,优化对科技创新的应用推广,特别是发挥互联网金融贴近中小微企业,对其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支持的作用。

这就需要增强金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使命感,互联网金融企业包括传统银行业要充分考虑科技创新领域金融需求的特殊性、专业性,加快金融理念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服务产品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获得性。同时,金融企业要转变思路,跟踪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趋势,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管理中,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延长服务时间,对科技创新提供全天候优质服务。

这就需要增强协作能力。做好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仅依靠金融机构是不够的,需要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协调联动,需要多种融资渠道有机对接,特别需要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符合科技创新特征的新金融模式,实现对科技创新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此外,还需要与科技部门、地方政府密切协作,建立财政、税收支持等长效机制,提高金融对科技创新服务持续的支持能力。

这就需要增强科技管理的能力。要深入研究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开发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健全完善风险分担体系,做到对风险早监测、早发现、早处置,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激发社会科技创新的活力。

●金融创新离不开大数据

大数据为何成为近几年的热词?为何大数据如此受重视?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行为、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而快速的变化,这种变化派生出了可以挖掘、分析,并从中整理整合出一系列行为轨迹包括商业机会的大数据。

这个“深刻而快速的变化”是什么呢?即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的所有行为,特别是商业、生活、生存方式等都在快速往网络上转移,特别是转移到移动互联网。

过去以线下为主的人类一切活动是分散的、无轨迹可循的、难以把握的。通过耗费人力物力跟踪调查了解,又是被动的,往往时效性、准确性等非常差。而现在互联网上的一切活动几乎都有迹可循、可主动抓取获得,而且是可以瞬间准确捕捉、及时分析挖掘的。

对这些法人、自然人在二进制世界留下的或主动提交或被动抓取的行为轨迹进行深刻分析,可以从中获得非常大的利用价值。俗话说,思想支配行动,行动是思想的反映。通过大数据分析当事人的行为轨迹,即可了解其思想、偏好等抽象的信息,这显然是传统分散的、低效的调查手段难以做到的。

因此,有人把大数据称为21世纪的一座大金矿。随着社会主体的行为与行动快速向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上转移,大数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这座金矿将越来越大,并不断升值。

以新浪财经大数据战略为例,其以新浪财经累积的资讯、用户、行为数据为驱动,通过重点产品不断沉淀新数据,再将数据应用于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以及合作创新,形成数据生态,目标是建成开放、共享的财经领域首选互联网数据平台。新浪财经大数据眼前的实际应用偏重于资本市场、A股市场的交易和操作,偏重于交易产生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金融机构可以挖掘高手、发现策略,开发创新性金融产品。

金融的本质在于信用,金融管理的关键在于风险,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在于识别信用。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信用的巨大浪费。正是金融机构假想交易对手可能不讲信用,因此,所有金融资产业务特别是贷款发放就必须担保、抵押、质押,这就直接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效率低下、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中小微企业出现了长达20年的贷款难、融资难现象,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当然,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是信息不对称,大银行要想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是非常难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来说意味着高风险;二是征信成本太高,金融机构要获得中小微企业的真实信息,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征信成本过高就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收益。

如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诞生,这一情况将大大改观。大数据在金融应用上一个巨大的价值就是能够通过对金融交易对手在网络上的行为留下的数据轨迹进行深度快速挖掘,从而识别其信用记录状况。有了“信用”记录,何惧金融风险?

新浪财经拥有海量大数据,可将其大数据背后客户积累的信用财富充分挖掘出来,给每一个线上客户进行有说服力的大数据信用背书。如果把新浪财经打造成客户信用大数据提供商,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潜力和前途的领域。

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苦于没有网络大数据,眼睁睁看着就要落伍。个别银行比如建行开始打造自己的网络平台——善融商务,但是,由于起步太晚,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与其自建网络平台“刀耕火种”地生产大数据,不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使得互联网企业成为其大数据信用的提供商,二者合作必将起到1+1>2的双赢结果。

●“云”市场硝烟弥漫

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在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传感技术等为主的新科技、新经济风起云涌的过程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社交网络等商业模式已经日臻成熟,并且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变与冲击。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金融科技等虽然是未来新科技、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其经营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太明了,变现与回报利润也不是太清晰。

不过,高科技、新科技一个共性特点是商业模式与变现回报说来就来,很快就能出现清晰的回报点与变现途径。最明显的例子是,已经如雷贯耳的云产品——云计算、云服务、云储存,其商业模式可谓是一夜之间出现,一夜之间开始变现的。而就在前不久,人们对于云计算的认识还是云里雾里。特别是普通百姓一听云端、云计算、云储存,就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而目前民众已经对“云”特别是对于云储存有了初步认识,并开始购买云服务和产品。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使数字技术、数码产品的普及率大幅度提高,民众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录像已是寻常之事。但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一个烦恼是,手机里照片、录像占据空间非常大,手机时常提醒内存不足。

怎么办?把这些东西全部转移到另外的物理性硬盘中是一个途径,但想随时回顾调取非常不方便。因此,苹果手机、华为手机、三星手机等都提供了云储存空间。存储到云端后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取观看,又不占用手机空间。不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移动设备供应商们一般提供比如5G的免费云储存空间,超过就需要付费了。

试想,今后数字化应用将会呈现几何级增加,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云储存空间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市场潜力必会将爆发出来。而普通百姓的云储存仅仅是云市场的极小一部分。

从大的趋势看,云计算在促进政务、制造、金融、交通、医疗健康、广电等传统行业渗透和融合发展,促进整个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上的潜力巨大,同时,这些重量级行业又是云计算市场的增长点,是云计算市场最庞大的市场需求。从更广义上说,线下的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云计算的需求,都是云计算市场的潜在客户。

更加专业一点的网站云服务器、软件开发商等对云计算的市场需求都非常大。

在以上各种需求的刺激下,云计算市场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之势。运营商世界网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云服务及云存储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16.6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将达到690亿元以上。一篇报道甚至说,最早进入云市场的阿里、华为等中国企业,以及亚马逊、微软等企业都在云市场赚钱赚到手软。这一说法也许有夸张成分,但其增速确实令人不可小视。

2017年1月24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云计算业务继续拓展市场领导地位,付费用户数量同比翻番,推动阿里云营收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幅。数据显示,该季度云计算业务营收为17.64亿元,同比增长115%,付费用户数量达到76.5万,同比增长100%。历史数据显示,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阿里云一直保持三位数的营收增速,并在2016年第一季度,营收迈过10亿元门槛,到本季度达到17.64亿元。付费用户数量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50万,增长到本季度的76.5万。

未来的云市场空间和潜力都非常大。根据华为公布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华为云计算将为华为贡献100多亿美元营收。

目前,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在云市场上搏杀。阿里云在中国市场占据40%以上份额并正在拓展全球云计算市场,与亚马逊、微软形成的“3A”(Alibaba、Amazon Web Services、Windows Azure)竞赛才刚刚开跑。如果加上后起直追的中国企业包括腾讯、百度与华为等,再加上其他诸多的云计算供应商,那么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

为了跑马圈地、放水养鱼,企业都采取频繁降低价格的方式抢占市场。这是一个好现象,充分竞争的市场,客户永远是最大的获益者。同时,充分竞争压力下,企业就开始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技术进步手段来吸引客户。

虽然云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但必须认识到云市场才刚刚起步,连冰山一角都谈不上,其市场潜力巨大,现在着手进入都不晚。就看谁有眼界,谁能抓住这个难得机会。

●社交平台让金融科技如虎添翼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像微博和微信这样的社交软件所带来的高效与便利。社交软件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最主要途径。在其启发下,传统金融行业也在寻求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得金融行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产生创新变革。于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专注于投资功能的社交平台应运而生,社交投资成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

更重要的是网络社交平台给金融科技提供了难得的施展机会。从本质上说,社交网络平台已经超出了其成立时的网络社交的属性,衍生出社会经济金融文化以及政治元素的属性。社交网络平台其实已成为各项活动的入口,这是创立时谁也没有想到的。

仅从金融来说,社交网络平台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最佳入口之一。特别是在智能投顾上,大有前景。这种前景应该区别于目前在微信、微博平台上进行的浅层次分析师的投资指导。后者充其量只停留在互联网金融阶段。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包括社交网络平台的最大特点是,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加透明,投资理财的信息也更加对称。金融科技借助社交网络平台,无论是智能理财、智能化投资,还是智能化金融客服都大有作为。

在社交交易中,交易者除了可以自动跟随和复制其他交易者的交易外,在交易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交易者进行实时的沟通。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属性,一个社交投资账户可以同时与多人进行交流,并可在平台上清晰地获取其他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及历史记录,从而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复制”相关交易。

无论是对于专业交易者还是非专业交易者来说,社交投资平台都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一方面,专业交易者可专注于钻研交易,通过自主交易产生的优秀交易记录来吸引其他用户复制跟单,从而获得专业性发展和更多的个人收益。另一方面,对于对交易感兴趣的非专业交易者,即使他们缺乏交易知识和交易时间,也能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复制跟单,轻松达到和优秀交易者一样的交易水平。

为什么说社交投资平台会是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呢?笔者非常赞成一篇佚名文章的分析。

信息高度透明,社交功能强大。社交交易的模式改变了传统券商的格局,交易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慢慢地变成一群人的狂欢,这也将民主式的集体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投资简洁便利,用户可自由组合。社交投资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产品,相比于购买传统券商的产品,投资者可以自由进行资产配置,实时调整交易策略,使风险和收益水平更切合自身需求。

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运动,交易变得更人性化且风险可控。社交投资平台运用科技力量将过往的交易数据集成强大的信息库,并组合成风险低且能带来收益的投资组合,交易者可以选择风险系数小的产品进行投资。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优质企业,e投睿(eToro)、Zulutrade、老虎外汇、金融圈等企业都是运用科技创新改变金融行业的优秀案例。

在2007年成立于以色列的e投睿(eToro)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社交投资网络,也是全球第一个研发出社交投资平台和全球第一个实现复制跟单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e投睿(eToro)已拥有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万名用户。目前,e投睿(eToro)的平台上有1000多种热门金融产品可供投资者选择,其中包括欧美股票、外汇、ETF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全球股票指数、大宗商品等。

2016年,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成为科技行业最具价值的领域时,e投睿(eToro)的新一代投资产品CopyFundsTM复制基金横空出世,这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和平台已持续累积10年的2.1亿笔过往交易数据所形成的组合型基金。CopyFundsTM复制基金让用户有了更便捷新颖的投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投资者甚至能实现与巴菲特的同步交易,和“股神”在资本投资市场共分一杯羹。

e投睿(eToro)致力于利用更强大的科技力量彻底打破传统的投资产业盈利模式,运用大数据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构建交易投资社区,并成为一个能让所有人受益的全新且透明的在线社交金融系统。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会笑到最后吗?

如前文所述,新一轮科技革命简单可以概括为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传感技术、机器人、虚拟现实(VR)等为基础性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称为工业4.0。这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与意义。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特征非常明显,一开始其革命性与颠覆性就异常明显。机器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感受到空前危机,“机器吃人”的场景越来越近;电子商务使得线下实体店备受煎熬;互联网金融把传统金融吓出一身身冷汗;金融领域竟然连被誉为最高端金融服务的证券投资顾问分析师都将被机器人代替,试问还有什么是不能被机器人代替的?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是:这一次人人(包括草根)都有创业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这场革命之中,成为革命的种子并从中受益;而不像前三次工业革命那样“高大上”,是被经济、科技精英垄断的舞台。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共享经济,它可以让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共享经济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也让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去追求人生的价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笔者认为,这个意义更加深远。

一部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让人们的生活、生产、娱乐、学习、创业都变得简单和高效,一切碎片化时间包括排队等候的时间都能被用上。这是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完全不同的。

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传感技术、机器人、虚拟现实(VR)等为基础性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说到底还是归结于最伟大的创新。而这正是全球经济急需的,因为全球经济都在进行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动能转到何处呢?就是转到创新驱动上。

正如奥巴马的经济学观点所言:任何经济扩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起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在这方面,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可能不再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自由市场或凯恩斯主义,而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强调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通过‘创造性破坏’过程驱动增长”。

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开局不错,但却危机四伏,后劲不足。中国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初次科技革命中,比如电子商务、搜索技术、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等方面走在前列,这种良好开局主要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物联网、高端机器人、虚拟现实(VR)、金融科技等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笔者认为,要追赶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认识以及监管政策以及准入等软环境建设上。除了彻底放开市场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彻底摒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冲击,一些部门表现出的不信任,甚至“拉偏架”的态度。

谈到这里,笔者想起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一句名言:“自主创新在于提出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对你能想些什么、讨论什么都有限制的话,要在传统框架之外思考问题以达到创新,是非常难做到的。”在自由市场的框架内,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新思想和确保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扶持技术快速进步,而不是扼杀。

第三节 金融科技是净化经济环境的杀手锏

印度发布的废钞令本意在于打击腐败和假币,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从当日午夜起退出流通,即这两类纸币不再是合法货币。莫迪称,此举是为了打击印度的黑色经济。废钞令导致印度86%的现金顿时无法流通,居民被迫将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存入银行。

同时,政府为了鼓励与支持智能支付或称电子支付,要求银行提高ATM机上提取现金的手续费率。一些商业银行ATM机上可免手续费取款5次,但这之后每次取款手续费将达到20卢比;如果是在一家未开户的银行ATM机上取款,免费取款次数仅有3次,之后每次取款也将收取20卢比手续费。

印度政府大力废除大面额钞票,提高现金提取手续费率,进而推行电子智能支付的思路与政策目标是完全正确的,折射出印度政府紧跟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步伐的主导思想与政策导向。

在印度推行金融科技的先天条件比较充分。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与美欧在文化科技上较容易接轨。印度的计算机科技水平在世界处在领先地位,推行金融科技有人才储备与科技实力。虽然印度人口众多且经济落后,但是通过互联网,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来拓展经济与金融科技的融合,这或许是实现经济“超越”的最佳途径。加之,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是一个勇于接受新事物并致力于打击贪污腐败的领导人,推进货币电子化,利用智能支付手段查处腐败黑金交易就成为其杀手锏。

这也是笔者此前阐述过的,数字货币、电子货币、智能支付的发展,其最大受益者是政府的原因。只要以数字货币全面代替现金交易,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团体的所有财富交易都将在网络上留下数字痕迹,这些数字痕迹是可追寻、可查证、可分析、可挖掘的。任何腐败、洗钱黑金交易都将无处遁形。

政府是数字货币时代最大受益者,政府应该最有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积极性。敏锐的北欧国家政府是推进电子货币、智能支付最积极的国家。没有想到的是亚洲的印度率先在金融科技上发力了。当然,按照莫迪的话语,此举是为了打击印度的黑色经济。

然而,任何事情包括金融科技都不可揠苗助长。印度官员为了推行智能支付手段的使用可谓煞费苦心,然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提高获得现金的难度并不一定能促进电子支付的使用,反而可能令经济发展受阻,因为印度大多数经济活动是“非正式的”。当一个国家的地下经济产业链成为整个经济拉动力的组成部分时,虽然金融科技的智能支付手段能够彻底刹住这种交易,但是必然会给经济带来阵痛。如果能够保持定力,忍耐住这种阵痛的话,那么整个经济将走向阳光化,整个国家产业将迈上公平公开之路,一个良性社会经济形态就产生了。

这告诉我们,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为基础技术的金融科技在促进一国经济公平化、政治阳光化,铲除地下黑金产业链条上作用巨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枢纽,金融科技是经济阳光化、公平化,消除经济毒瘤的杀手锏。

金融科技能够彻底净化整个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真正意义的公开、公正、透明、法制的市场经济发展,并能够产生净化政治环境,促进建立透明、干净的政府等作用,这个意义太重大了。

虽然印度在推进智能支付上有点揠苗助长或操之过急,一时导致印度北部地区超过90%的ATM机上没有现金。南部地区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约65%的ATM机无法取出现金。ATM机现金枯竭的问题跟废钞令有直接关系,许多ATM机还在升级中。现在民众已经开始囤积2000卢比面值的纸币,货币供需方存在巨大的失衡。尽管如此,仍然必须肯定印度政府的做法与方向。

只要印度能够挺过一时困难,并且坚持下去,那么,等民众养成习惯后,印度的金融科技定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同时提醒智能支付以及移动支付发达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印度金融科技市场潜力巨大,应该着手尽快介入,占领印度智能支付市场。这个机会或不能错过。

●金融领域将最快实现AI的商业价值

从英国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再度警告世人机器人百年内将控制人类,到美国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警告称,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增长,可能会消灭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再到谷歌AlphaGo击败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及围棋Master击败柯洁、聂卫平等全球顶级棋手……机器人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种大变革或比预想的要来得早、来得快。

无利不起早。人工智能将会在回报率最高的领域率先发力。人工智能机器人说到底是一种资本,资本的属性就是哪里回报率最高就往哪里奔去。那么,人工智能会在哪里寻找第一个突破口呢?

集企业家、科学家于一身,特别是作为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顶级专家李开复预言:金融将是最快实现人工智能(AI)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商业应用上最有发言权。1988年,李开复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开复还曾帮助IBM组织深蓝团队。当年,李开复“发掘”了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电脑“深蓝”设计者许峰雄并将其引荐给IBM。李开复和许峰雄都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友。后来李开复回到中国开设创新工厂,将科技研究与实践和商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目前火热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李开复的观察角度与常人或有本质区别。

李开复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产业的应用,人工智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其中,金融领域将会是人工智能(AI)最快产生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这不无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做出的判断:以量化交易为例,现在很多人买卖股票,并不是基于经验和感性的分析,而是通过分析数据做出投资判断,而这一部分的工作在未来基本会被机器所取代。因为没有人能够像机器人一样分析数字,机器人筛选项目的错误率不见得比一个投资团队更高,因此,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是可以获得直接的商业回报的。

这不由令人想起2016年年初,困难重重的德银、高盛、摩根大通以及日本一些机构,都开始斥巨资研发智能投顾。到2016年第四季度,有消息说,美国公司智能投顾分析的准确率高达70%,而日本高达80%。此后,笔者撰文指出,连金融业最高端的职业金融分析师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那么整个金融行业就没有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岗位。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而且比预想的要快很多。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

人工智能率先发力于金融行业,当然是冲着金融业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的高回报而来的。如果智能投顾研发成功的话,那么将会给研发者带来立竿见影的现金高回报。虽然研发阶段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基本是一劳永逸的。美国金融机构测算过,智能投顾要比聘用金融分析师成本低许多。这种诱惑力太大了。

这对中国的启发最大。中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2.0版的金融科技,中国的领先优势正逐渐丧失。而一些机构却在炒作智能投顾的概念,而其本身连智能投顾是什么都没有搞明白。

中国应该迅速觉醒过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迅速开始探索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领域。在这方面要有一批像李开复这样导师级的科学家领衔,同时,还要依靠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力,特别是人工智能研发实力强的百度应该迅速介入智能投顾研发。

传统金融机构自行研发智能投顾,在技术、人才、基础数据等方面都没有比较优势,“性价比”太低。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等应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

总之,金融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冲击已经不可避免,所有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从业者都应该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都应该有兵临城下的强烈紧迫感。

●中国金融科技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2016年10月,毕马威与H2 Ventures的报告显示,全球前五大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蚂蚁金服排名全球第一。随着中国创新公司数量迅速上升,英国可能失去全球领先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

全球排名前五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都来自中国,反映了中国金融科技“无可争议”的增长。名列榜首的是总部位于杭州的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蚂蚁金服。

上述研究机构是从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资机制以及融资规模,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状况包括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互联网、大数据化进展,还有市场占比等指标,在全球进行排名的。在这样的模式排名中,中国金融科技乃至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一定会排在前列。

就拿阿里巴巴来说,其很早就推出了支付工具。在支付宝推出时仅仅是为网购过程中的买卖双方做个担保而已,根本没有想到后来的金融属性,更没有想到成为今天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的开创者。包括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的小贷公司,当初也仅仅是为解决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买卖双方的融资问题,也没有想到会演变成今天的互联网银行。而就在阿里巴巴萌生无意识的金融属性工具时,欧美却在华尔街、伦敦玩弄被前美国总统布什批评为“创造一些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金融产品。

真正让中国乃至全球瞩目的金融科技,是以2013年6月余额宝的诞生,以及后来P2P的非理性发展为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金融科技确实比欧美诞生得早,引领全球是名副其实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所处领域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在依靠更高科学技术支撑的金融科技领域,中国已经显出滞后之态。同时,中国金融科技继续向深度、广度迈进的制度性环境并不乐观。

中国的金融科技,其实叫作互联网金融更为贴切。因为,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虽然诞生最早,但基本完全依靠互联网平台,包括网络支付、P2P、互联网银行、网络理财、网络金融资产业务等,基本是以金融产品运作渠道上的变化,以及处在金融消费领域,服务于第三产业上的变化为主。

而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在欧美已经有所实践,欧美已经走在了中国前列。“FinTech”一词本身是由金融“Finance”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词合成而来,也就是用技术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以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智能投顾为例,在美国,类似富达(Fidelity)这样重视科技的公司很早以前就已经将资产配置服务和人工智能业务深入结合,很多客户的理财师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资产规模等因素为客户制订理财方案。而在中国,智能投顾业务才刚刚起步,虽然目前很多财富管理机构均已开始部署智能投顾业务,但是鉴于中美财富管理市场的巨大差异,例如中国投资者更期待与理财师面对面交流,投资理念普及程度相对更低,财富管理机构想要在智能投顾蓝海中分一杯羹还需时日。

同时,面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大潮,一些传统利益集团限制、打压的态势已经开始显现。总之,中国金融科技的制度性环境并不乐观,需要引起格外重视与关注。

总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继续给金融科技创造宽松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向更高层次的智能金融科技迈进已经是当务之急。否则,中国金融科技的全球领先地位将不保。

●美国科技企业全面逆袭

截至2016年8月1日收盘,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市值首次超过老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与苹果、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和微软三家科技企业一起位列市值排行榜前四。2017年7月26日,亚马逊市值达到5032亿美元,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这背后,云计算是重要驱动力。外媒评论称,这表明华尔街对科技公司,尤其是对亚马逊的态度——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个集合了零售和云计算等各种业务的重要“颠覆者”。

从市值看,美国IT科技企业已经全面逆袭,成为“霸主”。

当然,亚马逊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这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全球市场低迷有关,更与传统企业凭借相对垄断地位创新能力不足、故步自封有关。

反观科技企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新经济,包括电子商务、IT通信、社交网络与搜索技术、软件开发等,这些行业创新动力十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美国科技企业成功逆袭,给全世界都带来启发。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依靠资源能源推动和大投资拉动,放水货币刺激需求端的经济推动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任何时期都没有像今天一样对科技发展如此高度依赖,对创新驱动有如饥似渴的需求。我们可以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观察一下美国的经济情况。

美国科技企业全面逆袭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护佑美国经济独占世界鳌头的法宝。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华尔街是导火索。当时,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引发整个华尔街金融企业大地震,波及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等传统企业。但这里面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美国的科技企业基本安然无恙,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冲击。金融危机虽然爆发于美国,但这为后来美国经济第一个从危机中走了出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句话,科技立国、创新驱动是美国始终保持全球经济领头羊地位的秘诀,是美国经济能够成功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迅速修复的法宝。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任后第二年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指出,凯恩斯主义时代已经过时,现在是创新经济理论开创者熊彼得的时代,这样才能让美国成功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激发创新活力的因素很多,包括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但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二是政府。一个公平公开、法制健全、充满活力、要素自由流动与配置的市场机制对创新异常重要。从政府角度看,主要是给创新创造一个十分宽松的环境。

借用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一句话:“自主创新在于提出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对你能想些什么、讨论些什么都有限制的话,要在传统框架之外思考问题以达到创新,是非常难做到的。”在自由市场的框架内,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新思想和确保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扶持技术快速进步。

对于中国来说,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等为核心的新经济中我们没有落伍,但继续超越前行隐约感觉瓶颈已现。这个新经济蛋糕很大、财富潜力巨大,中国应该抓住,所有投资者都不能坐失良机。只要能够紧紧抓住新经济机会,或许未来你的公司市值会跃居前几位,个人财富状况也可大幅改善。

●美国金融业正迎来智能化浪潮

当下,美国的金融科技正走到风口,迎来第三波计算机智能化浪潮。

以智能投顾为例,自动化投资服务使用算法管理和分配投资者资产,因为不需要使用人工来进行操作,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费比传统分析师要低。而这一趋势也逼迫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采取对策。

2017年1月10日,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金融科技公司Next Capital宣布和美国恒康金融服务公司(John Hancock Financial)展开策略性合作。Next Capital将为恒康金融服务公司提供自动化金融咨询,并为该公司的养老金计划(401K)参与者提供电子服务。恒康拥有近270万名客户,管理资产规模达1500亿美元,这项交易背后的动机,便是来自于智能投顾平台对这些数据和账户的处理能力。

Next Capital联合创始人Robert Foregger表示,金融服务产业正在迎来第三波计算机化浪潮,当前美国401K和零售市场都正在经历从传统服务到电子策略建议和财富管理的转变。

许多人预测智能化将在10年后对人类构成较大冲击。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要大大提前了。根据咨询机构A.T.Kearney预计,机器人投顾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主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4年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更可能会达到2.2万亿美元。

试想,仅在美国3~5年里就能拥有2.2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这块超级蛋糕必将引发金融科技公司蜂拥而至,斥巨资开发研究,由此会大大加快金融智能化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要改变整个金融经济产业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发上,欧美日率先发力,走在了前列。毫不夸张地说,欧美日已经抓住工业4.0的先机。

相对于美国、日本来说,新兴市场国家的反应要迟钝很多。作为新兴市场大国的中国,还没有看到哪个金融企业实实在在涉足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也没有看到哪个科技企业开始研究金融智能化,唯一有点声响的是百度声称将在智能化上发力。相反,炒作人工智能化概念的却不少。

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综合性科技融合的结果,其威力要比任何单一的科技成果都大。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与云计算基础上的,智能投资顾问准确率高低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数据的完整程度,即覆盖面要足够宽广,对历史行情数据走势、各种分析结果等数据都要收集全面。基于这样要求获得的数据才是大数据,而不是局部的、单一的小数据;基于这样的大数据之上的机器人自动抓取分析的结果才有更高的准确率。二是计算能力,有了大数据后,还要有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挖掘的能力,这是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决定着智能投顾的“专业水平”。

大数据是基础设施,应该提升到国家层面来建设。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搜索数据、浏览数据等建设好,需要政府主导,并进行企业化运作与实施。这将是未来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业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对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冲击最大。立即全面介入智能化浪潮,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情,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进行努力的学习和自我提升,唯有如此方能在智能化时代掌握主动。

相关内容

标签: 金融科技创新企业 互联网企业 金融科技发展

新技术是如何有效融资的(新技术手段)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jodi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国债期货与十年国债(国债期货十年期主力合约) 下一篇: 阿贝尔币预计价格(黄金定价的历史掠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