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金融投资公司(如何开金融投资公司流程)

文|春尽安

编辑|文知远


家庭金融最早由Campbell于2006年提出,旨在研究作为最基础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庭金融

家庭金融成为与公司金融等传统金融研究并重的重要研究领域。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家庭金融同样涵括收入与支出两端,具体如何配置则存在着复杂性,家庭内外关系、家庭人口特征等等都会对家庭金融决策、家庭金融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将家庭金融定义为在家庭范围内,基于生活安排与收益预期,在可承受风险内,由家庭成员共同作出的实现家庭资产配置效益最大化的活动过程。

(二)背景风险

在资产组合理论中,资产通常被划分为安全资产与风险资产两种。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理论者则发现部分家庭并未配置股票等非保本型风险资产,一些家庭则配置不具分散性的风险资产。

不同的家庭存在着差异性的资产配置组合结构。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由此引出学者从背景风险的视角出发解释资产配置的差异性。

如GollierC首次对背景风险进行了界定,认为背景风险指劳动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Baptista则认为背景风险是投资主体无法通过金融资产配置而分散的风险。

国内学者聂瑞华等人采取类似的观点,也将背景风险视为影响资产总量却无法借助保险规避的风险"。

背景风险是家庭因收入波动、健康、房产持有、生活必需品支出等引起的风险,或是投资主体不能利用投资组合分散、消除的风险"。

从域内外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背景风险是外生的、不可避免的。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在不完全市场下,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很难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消除各类风险,这也加大了对资产规模、资产结构的的影响。

为更深入分析背景风险给家庭金融资产带来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背景风险进行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收入风险、健康风险、房产风险。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背景风险的研究,将背景风险定义为投资主体在金融资产配置中所承受的与家庭有关的收入、健康、房产等要素在内的不可分散、不可保的非市场波动风险。

(三)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金融资产指的是以价值形态或金融工具形式存在的资产。

区别于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以价值形态存在,拥有着获取对等价值的货币的权利,具有偿还期、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等特征。

金融资产是投资主体可以在规范市场中展开交易、评估未来价值并持有与索取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家庭金融资产则指的是投资者家庭所持有的权益性凭证,是家庭在日常消费、固定投资外的资金,是基于未来家庭资金使用、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的理财资产。

家庭金融资产反映了区域内家庭金融化水平,也能间接性反映家庭投资理财意识。

金融资产划分为风险金融资产、无风险金融资产。

其中前者又被细分为股票、基金、金融理财、黄金、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而后者则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借出款。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则是基于家庭成员风险可承受性、收益预期、资金流动性等情况对剩余资金的分散化安排。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二、理论概述

(一)行为金融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忽略了分析投资者决策行为,并且随着金融市场发展的复杂化、多元化,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对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理性的分析范式走入困境。

基于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反思,上个世纪80年代学界逐步将研究关注点转向到个体与群体行为上,并将人类的心理、行为与金融研究相结合。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提出市场参与主体是有限理性的,信息也存在着不对称,市场参与主体对信息的理解与预期差异会导致选择偏离最优状态。

在有限理性与信息不对称这两个前提条件下,市场参与主体倾向于从未来预期进行决策。

由此导致金融参与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性,这就进一步挑战了现代金融理论的权威,形成行为金融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历经了早期阶段、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

在早期阶段,行为金融理论主要研究市场群体的行为,代表人物包括勒庞、查尔斯·麦基:也有学者分析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如凯恩斯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普莱尔则应用实验将投资模型与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相结合。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这些理论都从参与主体的心理、参与主体行为等层面解释金融市场现象,对于解释行为偏差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金融从个体、群体行为入手对金融行为、金融现象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内在因素,这具有重要的启示。

研究将充分从个体、家庭出发探究对金融投资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从广义来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由多个学者围绕金融资产风险度量与有效配置而提出和发展而来的理论。

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市场投资主体基于收益与风险衡量下采取的获取最大自身效用的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从狭义来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主要指的是Markowitz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研究的内容是投资者资产投资对象、数量占比在如何组合下实现最大收益、最小风险,并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

该理论研究得出理性参与主体可以按照给定方差下实现均值最大化或期望收益给定下方差最小化的标准选择出最佳的资产组合、

认为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有助于降低风险,风险偏好将直接对投资主体金融资产配置产生影响。

该理论对于了解资产组合、选择最住的金融资产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理论模型关注的焦点是单期资产配置、价格波动风险,这些也受到学者的批判。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围绕资产组合的研究,Tobin在Markowitz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基金分离”的理论,认为投资者均衡配置一定比例的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将会促进资产组合的效用最大化。

至于如何选择比例权重则受投资者个人的风险偏好影响,在该模型中风险偏好成为唯一影响资产组合收益率与风险率的因素。

除了这些理论模型外,还有VaR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模型等等。

虽然在设置因子、参考指标上存在着不同,但是都强调了投资主体如何配置资产基于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下选择最优的资产组合。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本质上就是对资产组合的应用。

将充分借鉴均值方差模型、“两基金分离理论”等资产组合理论内容分析不同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利用这些理论模型分析配置行为、配置内在机制。

同时研究将引入背景风险,进一步丰富现有的资产组合理论内容,健全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认识。

(三)行为组合理论

行为组合理论是基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一步完善的重要理论内容。

在行为组合理论看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具有理性人假设局限、投资者均为风险厌恶者的局限。

为此,行为组合理论认为在分析最优投资决策时应该考虑到不确定条件下投资者的心理选择。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行为组合理论提出从预期财富、预期概率两个重要因素建立起资产组合的最优模型,行为组合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关注心理因素在资产组合投资选择中的作用。

斯塔曼、谢弗林则进一步提出了单一账户资产组合理论、多重账户理论。

单一账户理论将资产组合视为一个统一整体,比较关注资产间的协方差,而多重账户资产组合理论则是基于期望理论展开的。

认为高低期望值均存在的资产组合通常可以看作为分层金字塔、

其中高期望值则代表着投资者希望变得更富有,而低期望值则代表投资者希望避免贫闲。

在该模式下资产组合则是将资产在两个期望值账户间进行均衡分配有效促成最优化。

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优化投资选择,科学配置家庭资产?

行为组合理论充分考虑了投资者个体的行为,注重从不确定条件下分析投资者的心理选择,对于解释市场现象,模拟风险偏好与资产组合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在该理论中资产根据收益、风险两个维度可以划分为风险型、收益型、保本型资产,这三种资产呈金字塔状,契合了市场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