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虚拟货币是传销

“姐妹花”反目:诺亚方舟6000亿成谜

撰文@李斌斌

编辑@季秦君

金融市场向来波谲云诡,风险不断。船载超27万高净值用户、掌管逾6000亿资金的的“诺亚方舟”再遇风暴。

6月20日,承兴董事长罗静在沪被捕,而江苏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的“创世企业基金”就有34亿是投向承兴控股的供应链金融,诺亚踩雷风波再起。

截至北京时间7月13日晨间收盘,诺亚财富每股跌至32.01美元(最低跌至30.39美元),每股惨跌12.73美元,跌幅为28.45%,市值损失超过5.5亿美元。

但诺亚踩雷,其实早在4年前就已经有了兆头。

1. 汪静波“大义灭亲”?

承兴董事长罗静是在诺亚董事长汪静波的办公室被警方带走的。业界盛传,同为“商界木兰花”的二位原是闺中密友。事发之前,面对一地鸡毛、无力自救的罗静原是打算登门找汪静波求助,不料遭到“闺蜜”当场报警。

了解发现34亿元的巨额风险和对方的“贪婪”要求,身为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长的汪静波选择“大义灭亲”当即报案,但诺亚财富自身也顿时陷入“踩雷”风波。

“目前我们不知道34亿元供应链融资款还能收回多少,但相关的基金已经被延期了。”

一位诺亚财富人士猜测,目前他们很可能陷入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与承兴国际控股合作初期,我们核实过供应链融资业务所需要的应收账款合同、相关发票与贸易背景,均确认真实无误后才放款的。但后来没想到承兴国际控股竟然在真合同里渗入假合同,精心伪造了应收账款合同与相关发票等资料。”

为何在核实各种款项合同,相关发票之时并未出现问题,完全符合市场规范,法律标准,但如今又为何爆出各种虚假合同?手段之“高明”,令人不寒而栗!

“事实上,承兴国际精心设计的骗局之所以被揭穿,是近期诺亚财富发现这家机构擅自修改了资金划转流程,引发了诺亚对资金流向的质疑,通过调查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在这场地动山摇的“骗局”之后,受到承兴的影响,金融机构们在风控领域的每一寸肌肤之中,似乎都暗藏诸多问题。

千疮百孔?

或许不是!

但这场偌大的“承兴骗局”却实实在在证明了承兴国际抓住了金融机构的风控盲点和漏洞,精心编织出来的巨大合同网络,偷天换日,“骗取”大笔资金。

2. 雷爆前的蛛丝马迹

据各方面消息,这些年承兴国际通过虚假合同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收购上市公司股权与拓展大健康、文创IP运营、智能硬件等业务。

早在2015年底-2017年6月期间,罗静曾一口气控股型收购三家上市公司,包括博信股份(600083.SH)、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02662.HK)与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BAC)。

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给旗下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增信”,以便金融机构能给予更高的募资额度;另一方面则是打算将大健康、文创IP运营、智能硬件等业务分别装入三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更高的回报。

但是,承兴国际上述三大业务近年的发展却没能达到预期的收益。这也直接导致了承兴国际只能通过不断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去掩盖这个“庞氏骗局”。

在日益严峻的还款压力面前,承兴国际的应收账款融资“美容术”也开始渐渐露出马脚。

去年博信股份年报显示,公司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带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对3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大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合理性需要重新“考量”;二是上市公司将2018年9月已经确认的营业收入调整为预收账款的合理性。这背后,是博信股份旗下关联公司可能将关联方借款“包装”成应收账款还款,以此美化财务业绩。

承兴国际在与诺亚合作过程中也一样露出了破绽——由于前者擅自修改了资金划拨流程令资金流向变更,引起诺亚方面注意,经过后者一番调查,发现其中存在骗局嫌疑,最终导致了文章开头的一方报警一方被刑拘。

3. 踩雷不断,“诺亚方舟”沦为财富“凡尔登”

2012年起,诺亚帮助联创永宣创立5号基金,总投资数额达到了16亿,资金投向多个矿山项目。诺亚和歌斐对外说明,自己拥有强大的团队,预计回报五倍左右,但时至今日,九年时间的运作,5号基金仅仅拿回总投资的5.6%(8900万),距离收回本金遥遥无期。

2016年11月,诺亚“悦榕基金”暴雷,这支曾经的“国内首只人民币酒店私募股权项目”,以烂尾收场。

六年前,全国五十余名投资人在诺亚财富推介下,共同投资了一只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总投资金额高达10.7亿元。“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这只基金提供的收益目标极具诱惑力。

六年过去,这一项目不仅IPO失败,收益还在持续下滑。截至2015年底,基金净值仅为7.49亿元,净资产亏损近30%。12月,当初投资“悦榕基金”的6名客户联名写信给证监会举报诺亚,然而最终不了了之。而诺亚CEO在对“悦榕基金事件”表态的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投资有风险”敷衍了事。

2016年8月,诺亚财富旗下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认购优先级23亿元,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认购全部次级份额6亿元,公司全资子公司乐视流媒体认购全部劣后级份额10亿元。随着乐视股价的持续下跌以及面临退市,诺亚的这部分钱面临全盘亏损。

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遭遇沽空,一剑封喉,股价一日暴跌90%后停牌,至今仍未复牌。巧合的是,2016年一季度,诺亚旗下歌斐资产发行的“创世优选基金”中的1号和2号两款产品,总共募集资金5.9亿元,全部用于购买辉山乳业的应收账款。一年后,沽空机构“浑水”发报告指辉山乳业财务造假,这5.9亿应收账款系伪造,而投资者的钱,自然也随之不翼而飞。

针对承兴国际控股34亿的“骗局”,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在7月8日发出的内部信指出:“我们从事金融行业,就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利的,我们必须更深刻地理解——风险不会消失,只能被分散,如果我们真的有了共识,突破了惯性,这次事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深刻又伟大的好事。”

汪女士的及时公关,于当夜加班加点以“内部员工信”,也拟将承兴国际告上法庭,试图亡羊补牢。

类似于这种危机公关,我们已经见识多了,例如此前的麦当劳卫生事件、家乐福以次充好事件、中国电信垃圾短信事件,他们的做法极为一致,声明道歉,接受调查,信用保证以及接受监督。

此后,这些事件不了了之。

或许在她眼里,诺亚财富会像《圣经》中那般遇到任何危机都能平安度过。

4. 理财机构困境难纾

在风险敞口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也凸显了整个第三方理财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那就是受益于早年高端理财市场的空白,以及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代销的暴利,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第一桶金来的轻松且快速。

但依托代销模式却依然残留在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基因里。

潮水退去,就知道谁是站在沙滩上。很不幸,整个第三方理财机构全部悬空着,没有一个是脚踏实地!即便身为行业龙头的诺亚财富也概莫能外。

汪静波在7月8日晚间的内部信中表示,诺亚财富需要摆脱巨大的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从非标固收产品驱动到标准化基金驱动;组合型、净值型产品是唯一的方向。

但在包括本次承兴事件在内的在多次踩雷,诺亚财富的这一转型可谓困阻极多,风险重重。诺亚财富年报信息显示,自2015年股市巨幅波动后,歌斐资产重点转向了信用类固收产品,这也正是歌斐资产开始频繁踩雷的开始。

但与代销依赖症相似,第三方理财机构摆脱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阻力重重。尤其在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新政下,属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空间更加狭窄。对于银行子公司而言,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直接对接优质资产,而第三方理财机构因实力和牌照问题,无法与其相争。

想要安全度过这场“豪雨”般的劫难,汪静波的诺亚财富是否能够和《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一般坚不可摧,安然无恙。

舟毁人亡?或是,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