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 铸币税

货币就是钱,钱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统治者才有权铸造,私人钱庄可以搞银票,就如现代的支票,要是敢铸钱,那可是被砍头的大罪。

由此可知,铸币权是一种强权。

在古罗马时期,那时候钱都是金币,后来在公元600至700年左右,欧州开始银币代替金币,银子产量可比金子多了,地球上金是稀有金属,于是比较不贵重的银币代替稀有贵重的金币,那就是一次肉眼可辩的贬值。从货币铸造权归属上,金币只有罗马皇帝才有权铸造,银币是国王所铸,那时欧州小国林立,国王多了去了,而皇帝只有一个,所以可见金币的地位。

古罗马,早期人们把铜切割成块状或条状,作为金银的辅币使用,后来,罗马仿照古希腊铸造铜币。中世纪末期,开始大规模铸铜币并流行开来,这是因为民间小额贸易越来越频繁,人类生产贸易额在增长,金子不够用,很多小额贸易需要面额小又廉价的铜币,很多商品就不值一个银币。17世纪的欧州,铜币已开始流行,17世纪初期法国的货币一般由铜币,银币,金币组成,货币的基础是铜币,100个铜币相当一个一法郎银币,叫做“利佛尔”,价值为一磅白银。3法郎面额的大银币“艾居”和10法郎面额的金币皮司拖尔是常用的货币。

银币代替金币,钱贬了一次,铜币代替银币,钱又贬了一次。

英国,1皇家玫瑰金币=2英镑=40先令,最初一英镑等于一磅白银,先令是银币,而便士就是铜币,金币用于大额支付。


铸币税的来源,货币的历史就是货币不断贬值劣币代良币的过程

皮斯托金币


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荒,最直接的原因是白银的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铜开始用来铸币。

欧州有权铸币的是皇帝、国王、领主,平民不能铸币。

咱们再来看中国的货币历史。

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后来才用铜铸币。战国时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所铸的钱五花八门,到秦统一天下,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从此圆形方孔铜钱开始了千年历史。

古代金子是贵重货币,金子都是金条,无论中外古今,金都是硬通货,因稀少而很难贬值。

汉初又实行周朝分封制,听任郡国诸候自由铸钱,文帝时允许民间铸币,结果五花八门的钱又泛滥开来,诸候富贾比朝廷都富。公元前113年,汉武大帝收回铸币权,统一为五铢钱,这时候,朝廷国库不足时,就可以铸钱购买物资,所以大汉才有对匈奴战争的财力。

北宋经济发达,所需铸铜钱甚多,铜料紧缺,开始铸铁钱,北宋还出现了纸币“交子”。元代纸币,称之为“钞”。元末滥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

从铜、铁到纸币,钱一路贬了下去。

到了明朝,纸币继续泛滥通货膨胀,民间开始使用白银。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

我们现在看电视上古代剧,明清都是拿银块买东西,店家为了验真货,都拿牙啃一下,一块银子上面可谓牙痕累累。

也就是在明清,西欧为了与中国贸易必须付白银,结果中国强大的贸易地位挣光了欧州白银,逼着西欧去找白银矿,结果发现了美州大陆,美州盛产白银,美州白银整大船出口到中国换瓷器茶叶丝绸这些奢侈品。

后来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才把大清的白银回流欧州,因为白银外流,清朝财政危机,满清的江山摇摇欲坠。

在白银黄金做国际货币的时侯,根本没有汇率一说,汇率是在法币出现后,出于汇兑需要才有各国法币比率,这个比率就是离岸市场中各国货币供需数量、法定汇率、各国经济地位等因素决定,并不代表物价比和货币购买力指标。

无论英镑、美元,最初都与黄金挂钩,但黄金白银有限,而法币印刷无限,人类经济产出无限,有限与无限是无解矛盾,法币终归要脱离金本位。人类经济活动发展,货币需求是无限增长趋势,地球上金银根本不够铸币来用,何况工业上要用,女人饰品要用,金银资源有限很难满足。

现代货币已经是电子帐户上的数字,连纸和印刷成本都没了,钱已经无限生产,而且又廉价到几乎无成本。

由此可见,货币的历史,就是货币贬值的历史,正是因为货币不断贬值,才有了铸币税。

铸币税是什么玩意?很多人表示,这税咋会有铸币税呢?你没听说过正常,因为你没读金融专业,也没读MBA,不懂很正常。

货币对于国家和对于个人是有不同意义的,对于国家,铸币权是国家统治权利,统治集团要求被统治者交税以便建立财政供养体系。在货币流通中看似没有赢利行为,但是货币从无到有的产出过程,到政府发行货币的过程,特别是现代法币,金融集团食到的利息、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货币的贬值,这些都是变相征税行为。铸币税,是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府,还有如私人组织的美联储。

一个国家发行货币量应该对应相当的商品货物,发行多少应该收回多少,现实中,很多货币被私藏,也有很多货币流向国外,流通的货币增量是不可能与生产商品货物增量相对应,这才有了通胀紧缩现象。流向国外的本国货币,通过进口贸易换回了别国商品或资源,通过货币贬值使流向海外的货币购买力贬值,这个贬值部分就相当于征了海外的税,而货币不断超发,货币一直都在贬值,尤其到法币时代,物价通胀多于通缩,铸币税事实上一直在征收。

某些学者以为,发行了多少货币流向海外最终要收回多少货币,这中间没有货币数量增殖,而没有注意到货币对应的物价,对应的货物资源事实上被贬值了!货币是交易媒介,货币可是在为商品做媒介。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衡器,是计量单位,通胀是货币失衡,你的商品价值货币数字虚高了,你持有的货币购买力下降了,你被征税了!

通货膨胀,就是征货币税,也就是铸币税。事实上,如委内瑞拉政府,在征税不够财政支出时,就印货币弥补,政府没有产出再印出来钱去购买了商品,政府是在印钱充当税收,就是征货币税。

货币产出本身是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国家有权自主决定印多少钱,征税是财政供养所需,财政不足,货币印钱来补,国内的钱平白无故增多了,而政府财政平白无故就多了,而经济产出却没有增加。就如今日美联储做的这样,经济负增长,财政收入负增长,印美元补财政,财政支出就在经济产出负数的境况下反而增长了很多!你说美政府与美联储没征货币税?那财政支出为何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增长了呢?

税收增长来自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来自于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支出增加,收支差额由印钱来补赤字,这个差额事实上就征一种税,叫铸币税,是不能言说、光明正大的税,是隐秘的税。

所以说,铸币税存在证据,一是赤字货币化,另一是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