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特殊性是什么

比特币的价值从何而来

作者:王亚煌

据媒体报道,中国监管机构拟“全面取缔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所”。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官方机构逐步接纳比特币之时,我们进行全面从严监管,看上去多少给人以落后封闭之嫌。不过对于持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监管机构来说,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没有价值的事物,它既不是货币,也没有使用价值,只能成为炒作的工具和载体,所以严格监管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比特币这几年的疯涨也确实很大程度来自于炒作。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出于庞大量级的洗钱目的,和一些国家的货币系统崩溃,比特币成为了新的洗钱工具和载体。继续纵容比特币的交易和上涨,势必会导致基于比特币的犯罪增加,甚至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但是在中国收紧比特币交易的同时,却有很多呼吁放开比特币交易的声音,因为他们认为比特币是有价值的。它一方面可以当做投资资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支付工具。特别是微软等企业接受比特币支付,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接受比特币为可支付工具,更有地方出现了比特币取款机。这些似乎都表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正在向货币方向进展。

不过笔者始终认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因为不论货币如何演变,其基本职能是没有变化的。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而比特币并不是从现实交易或互联网交易中产生的等价交换物,是第三方凭空制造出来的。同时,比特币的涨跌太过于悬殊,并不具备充当价值尺度和流动、支付手段的作用。

因此比特币根本不具备有任何“币”的属性。硬要说的话,比特币倒更接近于网络虚拟收藏品。互联网的实质是信息,既然是信息就可以被复制和大批量拷贝,因此互联网上的事物很难具有稀少罕见的特质。但数量被限定的比特币打破了这一规律。它是在全球范围的货币超发严重,全世界的收藏品价格都在水涨船高的背景下,因为稀少与罕见,可以作为在通货膨胀时代中保值增值的投资途径,从而产生的特殊收藏品。

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复制性,所以对于比特币来说,虚拟收藏品有了第一个,就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当此类事物遍布互联网的时候,逻辑上比特币也就不再那么值钱了。因此除了比特币,现在还冒出来了达世币、门罗币等各类虚拟货币。不过比特币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第一个。所以不论到了什么时候,比特币对于互联网历史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赋予其了很高的收藏价值。

那么既然比特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收藏价值,并在这个全球货币普遍超发的年代带有一定的保值作用,我们倒不妨给比特币明确身份,在禁止其大规模的平台交易的同时,允许其可以作为收藏品,在特定的收藏品平台上进行交易。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比特币成为洗钱工具,另一方面也能达到让部分爱好者可以合法收藏和购买比特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