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炼油是什么行业

大炼油项目密集投产,我国炼化行业全面激烈竞争时代来临

未来的市场将是大项目之间的博弈,也是多元化主体之间的竞争。我国合成材料市场供需缺口较大,特别是高端市场,进口产品仍占主导,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5月17日,大连长兴岛,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举行全面投产仪式。

5月21日,舟山鱼山岛,另一个“巨无霸”项目——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第一批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投运。

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陆续上马,加剧了石化行业的竞争。未来的市场将是大项目之间的博弈,以及多元化主体间的竞争。在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环保政策趋严的大环境中,我国炼化行业全面竞争时代来临。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原油对外依存度破70%大关

当前世界经济延续增长态势,但不确定影响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去年持平,达到3.7%,仍处复苏阶段。同期,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6%,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国。但是,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降至3.3%和3.6%。

炼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2018年我国炼油能力增至8.31亿吨/年,乙烯产能增至2512.5万吨/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炼化大国。但是,作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和炼化大国,我国依靠大量进口原油发展炼化业务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并且不可持续。

我国自1993年从原油出口国转变成原油进口国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自2017年起,我国便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中,2018年原油进口量达4.62亿吨,比2017年增长10.1%,对外依存度提高2.5个百分点,升至70.9%,首破70%大关。

在严峻的能源供给形势下,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采取措施稳产增产原油,确立国内勘探开发业务“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加快油气增储上产步伐,国内原油产量下降势头有所遏制。但2018年国内原油产量仍然下降至1.89亿吨,年降幅为1.2%。这是原油产量连续3年出现下降,但降幅比2017年收窄2.8个百分点。

按照我国原油年产量稳定在两亿吨的口径预测,预计至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4.7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0%左右。但从基于当前发展情况分析,原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0%左右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国有私营企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部分大型炼化项目进展

2018年12月,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

2019年3月,旭阳石化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进行了二次环评公示。

2019年5月,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

2019年6月,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80万吨/年乙烯蒸汽裂解装置土建工程开工;中科炼化1000万吨/年一体化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装置举行开工仪式。

大型项目密集投产,形成竞争主体多元化市场格局

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中,我国炼化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为主,中国海油、中国化工、中化、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多重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需特别指出的是,民营企业近年来积极扩能。目前,民营企业在炼油市场中的份额约为26%,在聚酯和合成纤维领域更是成为主力,芳烃的市场份额达到45%。部分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正向乙烯领域拓展。

大批新建或改扩建炼化项目纷纷上马,并且进度加快。5月17日,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举行全面投产仪式。1个月后,6月18日,商务部下发2019年第27号公告,批准14家企业获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其中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在获批企业之列,标志着恒力石化成品油批发渠道正式打通并将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5月21日,荣盛石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公司根据实际进展将第一批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投入运行。

2000万吨/年中科炼化一体化一期工程将于2019年底建成中交。盛虹石化、古雷石化、广东石化等一批新建项目将在两年内陆续投产。

随着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石油石化公司也大举进军国内炼化行业。目前,已经宣布项目计划有埃克森美孚120万吨/年惠州原油直接制乙烯项目、巴斯夫湛江100万吨/年乙烯裂解项目、壳牌与中海油合资的中海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福建世界级炼化一体化项目、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合资的盘锦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等。

外商独资加油站也由于2018年下半年的投资解禁,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壳牌在解禁政策正式实施不到1个月内,便宣布未来几年将在中国新建2000多座加油站;BP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中国新增1000家加油站。

未来,无论是炼油格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格局,还是成品油销售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面临重新洗牌,行业竞争将异常激烈。

炼油能力严重过剩,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

2018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8.31亿吨/年,全年原油加工量6.04亿吨,比上年增长6.8%;开工率从70%提升到73%,但远低于83%的全球炼厂平均开工率。我国炼油行业已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过剩产能约9000万吨/年。

预计到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达9亿吨/年,届时过剩产能为1.1亿~1.3亿吨/年,产能过剩态势进一步加剧。部分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炼厂将被迫关停,部分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项目可能延期,甚至取消。

2018年底,地炼最集中的山东省率先提出了整合方案,力争到2022年,将300万吨/年以下的炼油产能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年以下炼油产能分批分步整合转移,全省地炼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由山东的行业整合动向推及全国来观察,在我国炼油能力过剩严重的形势下,300万吨/年乃至500万吨/年以下的没有特色的炼厂最终恐难逃关闭整合的命运,须未雨绸缪,加快扩能改造和技术进步。

一边是供应过剩,一边是需求减少。近年来,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呈震荡下行的趋势。成品油纷纷流向海外市场,出口增长较快。2018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9亿吨,比上年增长2.5%,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比2015年7.2%的增速下降了4.7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消费量1.26亿吨,比上年增长7.2%;煤油消费量3709.3万吨,比上年增长12.8%;柴油消费量1.56亿吨,比上年下降3%。

与此同时,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消费柴汽比持续下降,2018年下降至1.24,而2017年为1.36。一方面,2018年我国成品油全年出口配额合计4800万吨,全年实际成品油出口量达到4608万吨,年增幅高达12.8%;另一方面,国内柴油消费继续下降,进入下行通道。

预计2019年,我国成品油需求保持低速增长,供需态势延续宽松局面。成品油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商务部已经下发的2019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为2150万吨,比去年首批增多8%,预计全年出口配额有望达到4860万吨。成品油消费结构将继续调整,今年柴汽比或降至1.12。

合成材料消费增速加快,高端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2018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2532.5万吨/年,产量1841吨,比上年增长1%,表观消费量为2090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约为4610万吨,比上年增长7.2%,当量消费量自给率仅为40%,缺口持续增大。乙烯当量消费量,指乙烯表观消费量加上下游产品净进口量的折合,或乙烯下游产品表观消费量折合的乙烯量。

2018年,全国三大合成材料总产量达到1.58亿吨,比上年增长5.3%,较上年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合成树脂产量达到8446.1万吨,增长2%;合成橡胶产量548.6万吨,下降4.1%;合成纤维4921.5万吨,增长1.7%。

我国合成材料市场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表观消费总量首次超过两亿吨,年增幅约为7%,与上年持平。其中,合成树脂年增幅约4%。

总体而言,我国合成材料市场供需缺口较大,特别是高端市场,进口产品仍占主导。

随着新建石化装置在今后两年陆续投产,2020年乙烯产能将为3000万吨/年左右,当量消费量约为4800万吨,仍有2000万吨左右的缺口需要进口产品补足。高端石化产品产能严重不足,需要进口大量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乙烯下游衍生物,以满足市场对高端聚烯烃、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产品的旺盛需求。

预计我国合成材料市场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年增幅在6%左右;进口量继续维持在较高位,但呈持续下降趋势。我国市场依然是全球争夺的主要目标,尤其是我国高性能石化材料自给率偏低,工程塑料自给率只有51%,高性能橡胶自给率为63%,高端聚烯烃塑料自给率低至43%,功能性膜材料自给率也只有55%,供需缺口较大。

以高端聚烯烃为例,我国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全部依赖进口,辛烯共聚聚乙烯自给率也仅为8%,我国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市场空间巨大。

安全环保生产形势严峻,行业监管政策法规趋严

炼化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安全风险较大。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发生了几次重大安全事故,尤其是2019年3月响水化工厂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2018年11月28日的张家口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23人死亡;2018年11月4日的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故,造成6.97吨碳九泄漏,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高度关注。行业的安全环保问题已处于风口浪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炼化行业的安全环保监管,近年来密集制(修)订出台了《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能源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行业监管与安全环保政策法规,对炼化行业的安全环保发展和污染物排放要求更加严格,监管也愈加严厉,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压力不断加大。

其中,2017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各类大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完成就地改造达标、搬迁进入规范化工园区或关闭退出。2018年,已有25个省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启动了一大批危化品企业的搬迁或就地改造

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大幅提升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涉及炼化行业的要求主要是加快提升车用油品质量,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国供应符合国6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是“十九大”确立的发展目标。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炼化企业必须向安全清洁绿色生产转型,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与质量水平的提升,包括应用先进的安全环保技术、强化清洁生产过程、生产绿色高端产品、加强严格监管等。

专家建议

面对多方博弈,石油石化企业应当提升自身水平,加强对外合作,以实现共赢的目标。

首先,必须注重内涵发展,挖潜增效,加快自主技术创新,提升质量环保水平,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

其次,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大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拓展油气资源进口来源,保障能源安全。

再次,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国际产业合作。近期,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埃克森美孚、巴斯夫、沙特阿美等大型跨国企业相继宣布在我国独资或合资建设大型石化项目,未来应该鼓励更多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尤其是瞄准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产品,在国内合资建厂。

最后,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领域,加强炼化产品、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大出口转让与合作工作,实现共赢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石化报,作者为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李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