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虚拟货币诈骗案例分析


6月13日上午,济宁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当前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情况。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薛聪,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郑杰出席发布会。


济宁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方面


1-5月,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1875起,损失1.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9.2%和53.1%;破获电诈及其关联犯罪案件2150起,抓获嫌疑人3526人;全市境外劝返、机场拦截、边境拦截涉诈高危人员总计550人,劝返率暂列全省第2;管控境内涉诈人员1805人,管控率实现100%;预警劝阻疑似被骗群众74万余人次,直接避免损失1881万元,向被骗群众返还500余万元。4月24日,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专题报道我市侦破的市中“2021.8.23”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案,该案先后抓获嫌疑人50人,带破全国案件156起,涉案总金额2000余万元。


加强宣传教育。4月30日,印发《反诈防骗精准宣传工作方案》,动员各级各部门,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统筹宣传资源,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在全市再掀反诈宣传新高潮,初步形成“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活动370余场次,悬挂标语横幅13929余件,向群众发放各类反诈宣传品300余万份;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发布反诈信息资讯2000余条;组织发动广大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警务助理、宣传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反诈防骗明白纸》100余万份,动员37万名群众关注“济宁公安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微信订阅号;实现全市银行、通信运营商营业网点反诈宣传影音全覆盖,楼宇电梯反诈宣传海报张贴全覆盖。组建预警工作专班,全天候值守处置,预警劝阻疑似被骗群众74万余人次,直接避免资金损失1881余万元。


持续严打震慑。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强化措施、整体联动,精心组织开展“云剑—2022”“断卡”“断流”“5.10”“清楼扫地”等专项行动,连续打掉多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破获电诈及其关联犯罪案件21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26人,同比分别上升194.5%和335.3%。同时,依托警银快速联动机制和系统平台技术反制手段,想方设法挽回经济损失,止付冻结电诈涉案银行账户3.8万余个、资金13.2亿元,向被骗群众返还被骗资金500余万元,打击战果位居全省第1。


压实工作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印发行动实施方案和行业部门责任清单,列入市主要领导同志重点关注工作和督查督办事项,每月调度落实情况。对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银行、运营商的重点工作指标实行周通报、月排名,先后4次召开全市推进会,对工作落后、涉诈问题突出的9个县市区、13个乡镇街道、16个部门单位进行约谈。建立完善涉诈线索数据共享、联合研判快打、涉诈人员惩戒等机制,印发《济宁市手机卡、银行账户涉诈风险防控行业工作标准》,组织全市银行机构排查管控涉诈或疑似涉诈银行账户7695个、累计暂停70个营业网点的新开卡业务,涉诈“两卡”明显减少。在全省率先发布《关于惩戒非法滞留缅北人员、电信网络诈骗逃犯的通告》和《济宁市滞留境外涉诈人员劝返工作责任督导暂行办法》,创新施行“一人一组一策一档”工作模式,严密管控各类涉诈人员,采集涉诈重点人员信息并纳入管控1808人,劝返济宁籍缅北涉诈高危人员441人,两项战果及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面



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侦办涉养老诈骗案件35起,打掉犯罪团伙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7人,移送起诉19人,累计挽回损失1849万元。


动员部署迅速有力。4月27日召开全市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又先后2次召开调度推进会议,印发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14个成员单位分管同志担任副主任的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市专项办从各成员单位抽调14名精干力量,充实到4个专项组,组建了26人的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同时,建立专项行动联系人制度,开通养老诈骗线索举报通道,构建了“专项办牵头抓总、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协同攻坚体系,确保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好局、起好步。截至目前,市里和14 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专门领导或协调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充实人员力量,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保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宣传发动有效开展。各级各部门通过统筹“线上+线下”“传统+新型”多媒体阵地,在全市掀起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强大攻势,营造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浓厚舆论氛围。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济宁长安”宣传主力账号引领带动作用,将14个县市区政法新媒体账号和13个部门官媒全部纳入专项行动宣传工作矩阵,全部开设养老诈骗宣传专栏,持续将老年人被骗案例、反诈宣传及12337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线索举报平台链接等信息进行公布,特色推出了“彤妮子讲诈骗”“老人反诈团教你防诈骗”等系列短视频特辑,让线索举报渠道推广更迅速、诈骗案例解读更鲜活,为专项行动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确保全民覆盖。依托疫情防控“敲门行动”、民意“5”来听等平台,发动全市各级机关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和明白纸,深入到群众家中宣讲防诈骗知识,同时在全市核酸检测点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5月20日,举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主题展活动,多方位起底养老诈骗的套路手法,营造起浓厚的宣传氛围。截止目前,全市新媒体发布信息8161条,举办现场活动4070余次,印发各类宣传品150余万件,发布典型案例49件,家庭知晓率、社区居民知晓率、社区老人知晓率大幅提升。


线索核查指向准。深入组织开展涉养老诈骗线索“大起底、大清查”活动,并及时开设举报电话、邮箱和专用信箱等群众举报通道。公安机关协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警情、网上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摸排各重点领域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线索,组织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对5年来的积案逐案排查,全力追捕“漏网之鱼”。目前,全市共接到省专项办交办线索36条,已核查办结有效线索14条,其他线索正在核查办理。


打击整治成效初显。突出精准打击,聚焦“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重拳打击“以房养老”“养老保险”“养老帮扶”中存在的灰色利益产业链条,加大破案攻坚力度,快捕快诉快判。深入开展整治规范,持续开展多领域、多行业涉养老诈骗问题线索排查梳理、问题隐患整治,对排查发现风险隐患实行“ABC”分级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隐患,依法查处虚假宣传等违规经营行为,累计监测相关广告信息等数据1.6万条,检查相关企业151家,发现涉老问题13处,已完成整改8处,正在整治5处。网信部门针对涉养老信息开展全方位网上巡查监测,妥善处置1条涉养老诈骗信息。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也持续推进本领域涉养老诈骗问题线索的排查整治,切实堵塞漏洞、补齐短板。


下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以深入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为总抓手,进一步构建完善“全社会反诈”新格局,优化市、县、镇街、村居四级反诈体系,聚合行业部门、社区网格、群防群治力量,坚决打好打赢这场反诈骗的人民战争。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聚焦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多管齐下”,依法严打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以人民群众可触可感的优异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典型案例


电信网络诈骗方面

主要有12大类、35个子类,作案手法多样,并且还在不断发展演变,令人防不胜防。从近两年我市的发案情况看,有5种诈骗类型比较突出:

刷单返利诈骗。这类案件是目前发案最多的类型,约占所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近一半。4月3日,嘉祥群众王某某在陌生网友诱导下,扫描对方微信发来的二维码,在自己手机上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用友”的APP,在上面参与所谓的刷单做任务返利活动,先后向对方16个银行账户转账,共计被骗50余万元。这类案件的作案手法是: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名义引诱受害人;受害人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款,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当受害人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受害人拉黑。这类诈骗的受害群体主要是一些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年人、大学生和家庭妇女。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刷单本身就是失信违法行为,所有声称点赞关注领红包,或者刷单、做任务、猜大小给佣金、给返利的都是诈骗,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也不要交纳任何保证金和押金!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这类案件发案也比较常见,而且被骗的金额往往都比较大,数十万、上百万的案件屡见不鲜。其主要作案手法是: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方式,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等谎言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初步小额投资试水,回报利润很高,取得进一步信任,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当受害人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与对方交涉时,发现被拉黑,或者投资理财网站、APP无法登录。4月3日,邹城群众高某某通过一小型聊天软件,结识了一名女网友,在对方诱导下,登录虚假网站,购买所谓的数字货币产品,被骗25万元。在此提醒大家:网络交友务必慎之又慎,在没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前,不要有资金往来,更不能追随网友进行大额投资理财、转账汇款。即便上当受骗,也不要相信网上一些自称可以帮受害人追回钱款的人,而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避免被一骗再骗。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这类诈骗瞄准的是一些对贷款知识缺乏了解、急需用钱、又想省事的群众。5月5日,高新区群众张某在网上申办贷款,操作过程中被诈骗分子以“输入银行卡号有误、审核无法通过、需缴纳保证金”为由先后骗走24万元。这类诈骗的作案手法是:骗子先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然后,让受害人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先交纳各种费用;当骗子收到受害人转的钱款后,便会关闭诈骗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在此提醒大家: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正规贷款在放款之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凡是以交纳“手续费”“保证费”“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都是诈骗。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这类案件主要针对网络购物消费者,平常就时有发生,到了“6.18”“双十一”“双十二”等优惠活动期间则会明显增多。5月19日,曲阜群众刘某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以“快递包裹破损、给予赔偿”为由,骗走受害人13万元。犯罪分子冒充一些购物平台客服、卖家或者快递员,可以详细说出受害人的订单信息,以受害人订单异常、商品质量有问题、快递丢失、误给受害人开通收费会员等理由,称可以给受害人办理“退款”“补偿”或者取消会费,引导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信息、短信验证码,扫描不明二维码,或者点击一些网站平台的链接,注册登录钓鱼网站,从而将钱骗走。在此提醒大家:正规的购物网站平台或电商一般不会私下联系网购客户进行任何交易或赔偿,更不会让您填写个人财产信息、向个人账户转账汇款或支付会员费等额外费用。如果大家接到相关的电话或者短信、微信、QQ,应该亲自登录购物的官方网站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查询咨询,认真核实后再做处理。

冒充领导、老板、亲友诈骗。其作案手法是: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手机通讯录和相关信息,冒充相关“熟人”“领导”通过微信或QQ添加受害人为好友;然后,骗子用关心熟人或下属的口吻,降低受害人的戒备之心,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帮助受害人解决困难;当受害人感觉与“熟人”“领导”很亲近时,骗子就会趁势而为,向受害人提出转账汇款的要求,转账理由多种多样,比如借钱、送礼、请客、有急事等。4月5日,汶上群众段某某接到同学的QQ消息,对方以朋友住院、急需用钱为由,先后两次骗走受害人3.4万元,事后得知该QQ账号系被他人盗用。在此提醒大家:如遇到自称熟人或领导通过微信、QQ等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养老诈骗方面

犯罪分子通常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4月份,曲阜市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犯罪嫌疑人颜某等人为谋私利,冒充道士,先以免费看手相的名义,骗取部分老年人信任,让其把“免费看手相”的二维码广告图片发送到微信朋友圈,吸引更多被害人参与看生辰八字等活动,随后告知受害人近期将多灾多难,再以售转运“灵符”、做“法事”等名义收费188元到988元不等,受害人多达1000余人,涉案金额90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逮捕犯罪嫌疑人8名。5月25日,市中公安分局组织警力对一起收藏品诈骗案进行集中抓捕收网,经查,2021年7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初某等开办了金源礼品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虚假宣传收藏品价值,并以购买该公司一定数额的收藏品,就能成为该公司不同级别的会员为幌子,虚假许诺能够将受害人手中的收藏品挂平台出售,或用该公司的收藏品等价置换受害人手中的收藏品后挂平台出售,获得高额收益。现该案3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归案,已核实17名老年人被骗,涉案金额40余万元。

除了以上比较常见的发案类型外,在一些特殊时段,诈骗分子也经常“抓节点、蹭热点”。比如:学校放假期间,冒充老师潜入家长微信群、QQ群,以各种名目向家长收取费用;临近年底,各种辅导班,车辆ETC、个人信用卡、公司营业执照的年审、续费、升级等问题,也很容易被诈骗分子用来实施作案。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时时处处提高警惕,绷紧识骗防骗安全弦,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主力军作用,继续加强对电信网络、养老诈骗等新突出法犯罪的分析研究,精准发力、积极宣传、持续严打,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各级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也将全天候值守,快速接警处置,及时预警提醒潜在受骗群众,尽最大努力为被骗群众挽回损失。恳请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支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和公安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共同做好专项打击治理工作。




来源:济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