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打新有用吗

阿里“打新”赚的小钱,我加购了份保险

阿里港股配售结束,80%的一手中签率。

我在暗盘卖掉了。

调查下,大家中了么?卖了么?

1、

上周末,最大的新闻是网易患重病的员工被裁,

“这名网易员工,自从201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进入到网易工作,经历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

看了这个新闻,默默地,我又给自己加了一份定期寿险。

PS:其它类型保险我已经都配齐了,定寿其实也有,是又加了一份。

今天的内容,是一篇制造焦虑的文章。

上一篇文章文末提到了胡润百富榜给中国中产的定义,一线城市是家庭年收入至少30万。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定义过美国的中产,范围在家庭收入25万至74万人民币的区间,按最低线算,和中国一线城市差不多。

阿里“打新”赚的小钱,我加购了份保险

(数据来源:Business Insider,东方财富网,2016年)

不是一捧一踩,确实一些制度不完善的现状下,

同样是家庭收入30万,我们得到的安全感,会远远不够。

上海交大毕业、在网易的游戏事业部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天之骄子,

生病后,依然是一地鸡毛,甚至需要通过媒体公开维权

活着的安全感,名校给不了,名企给不了。

2、

当下,大部分安全感是房子和保险给的。

房子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保险方面,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最好是标配。

内地定期寿险,在各家互联网保险的竞争之下,已经压缩得很低。

虽然中国人不喜欢谈论死亡,但它真的挺重要,尤其是对家庭支柱。

以下非广告,只举例,不涉及具体产品。

30岁左右的男士,买一份100万保额,保30年,30年缴费的定寿,一年1100多人民币,

阿里“打新”赚的小钱,我加购了份保险

女士更便宜,只要600多块钱。

被保险人身故或者全残了,受益人会拿到保额,

房子不会因为没交贷款被银行收走,家人的生活不至于一落千丈……

说难听一些,降低死亡成本。

每年1000人民币左右,给家人100万的保障,这个杠杆买来的安全感,挺值了。

算了一下,打新阿里赚的钱,够买几份定寿了……

香港也有挺多不错的寿险产品,但鉴于当前形势,就不说了。

前几个月写过美国的一类功能比较多的寿险产品,

高净值家庭可以考虑——买它,能留笔巨款,还管养老和治病。

3、

既然都说到保险了,还是顺便也讲讲年金险吧。

几年前,很多人看不上年金险的收益率,

即便写到了收益相对高的香港储蓄险,也一样是嗤之以鼻——

30年5.5%的美元年化收益率,不如买P2P,

20年5%的美元年化收益率,不如存货币基金。

这两年,这类论调可能稍微扭转过来了的一些,是因为这两年出问题的金融产品太多。

回头看,相比本金不保,流动性差的年金险,反而更安全。

几个关于年金险的观点,稍微提一下。

a、年金险收益太低。

年金险or储蓄险,本质是“保险”,收益率是安全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存的年限越长,收益率越高,是靠长期复利。

当然,有些年金险的实际收益率,存几十年才2点几,货币也是不抗通胀的人民币,

真没太有诚意,没必要去买(当前内地的年金险要求预定几率不能超过4.025%),

内地的年金险,还是能挑到年化复利在3.5%以上的产品。

b、年金险退出来要亏一大笔钱。

对,年金险的流动性很差,尤其前期购买,如果退保,就是会损失一大笔钱。

至少有做个持有10年的准备吧,才不至于亏损本金,之后时间越长,收益会越高。

坏处是流动性差,好处是钱被锁住了,不会被“瞎作”掉。

有些钱,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作掉的呀~

比如小孩的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

这类产品的设计规则就是这样,

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买,是以什么样的目的去买。

想要高收益、高流动性,很显然,非常不适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