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前洲镇有那些银行(无锡前洲镇gdp)

作者:郁有满

古时候,无锡城内无东西干道,自东门至西门是一段一段的小街小巷,有熙春街、驳岸上、观前街、八儿巷、游泗弄、营桥巷、东鼓楼、西鼓楼等。这些老街巷历史久远,伴随着无锡旧城共存。这一格局直到1950年代建人民路才改变。1955年,政府发动群众挖去城中小娄巷的金匮山,填塞八箭河、驳岸上河(近1000米,宽8米),并拆除河上华德桥、克宝桥、含秀桥等青石板梁式古桥,在老街巷的基础上修筑一条单行车道,这是人民路最早修筑的一段。1958年9月,勘定建筑从东门至锡惠桥段,长3.4公里,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10月1日,东门至西门全线通车,宽22米,始有人民路;从五爱广场至锡山的锡惠路也同时完工,并与通惠西路相连,自此有了东西干道。人民路经多次拓宽延伸后,原人民路为人民中路,并有了人民东路与人民西路。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1985年的人民路,人民东路以南为南长区,人民西路以西为北塘、南长区

一、熙春街、驳岸上

人民路门牌号自东向西,南为单号,北为双号。此路历史即从东门亭子桥及熙春街说起,熙春街又分东门外与东门内两段。

旧时在亭子桥东堍设有春场,县官每逢春天去“打春”,举行打牛、祭地仪式,祈求去灾得丰年,故东门古名熙春门(后又称靖海门),街亦名熙春。亭子桥始建于南朝齐,是无锡最早桥梁之一,最早称熙春桥。至清代在桥上建有亭子而改名。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东门至亭子桥为东门外街,民国时并入东门内的熙春街。汉奸、贩毒犯杨祖让(又名杨公让)获取暴利后,在东门外熙春街69号建楼房,汪精卫、李士群等汉奸来锡时作为行邸。杨在解放后被判死刑缓2年执行。抗战胜利后,中统特务头子季璞与报业四大天王之一的孙德先均居住在熙春街66号。东门吊桥外的熙春街菜场建于1928年,时为无锡第五菜场,是无锡较早的马路菜场之一,1982年拆迁后改称长庆路菜场,1989年改建成室内菜场。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东门外吊桥湾一带(1950年)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由民居而改为崇安饭店,又复为嘉禾现代城住宅小区

1977年,东门外熙春街至亭子桥井亭街拓宽成长600米、宽28米的人民东路;原长庆路东的熙春后街并入人民东路。1979年,在亭子桥之东建立交桥,上下二层,为当时沪宁铁路线上最大的立交桥之一。人民东路延伸至此。1981年填塞环城河道并拆东门桥建成东林广场,2003年再度拓建广场。1985年,市、县共同开发改造人民东路。此后,由无锡县供销社、经委、物资局、商业局、粮食局和前洲乡工业公司先后投资1亿多元,在熙春街规划区内建造了总面积为6.1万平方米的东林商场、东林酒店、工业大厦、梁洲大楼、锡州商场、物资大厦等建筑物,均在路南,路北另有华侨商店,由此,形成一个新的商业中心。街上建有熙春人行天桥,桥南路口进去,在物资大厦后面是熙春新村,保留着“熙春”的地名,显示已与绿塔新村同一社区。旁边是羊皮巷口的工会干校。人民东路的拓宽,东门立交桥的建造,疏通了广瑞路、锡沪路、丁村至市内的交通咽喉,为东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人民东路、东门亭子桥再次拓宽、改建。亭子桥桥上分别新建两亭子,南为熙春亭,北为靖海亭。亭子桥西堍有崇安饭店,曾去吃过海边大碗的阳春面。没几年就拆除建嘉禾现代城,有地下室内游泳池。90年代末始,这里的商业业态逐渐由休闲、娱乐、饮食业所代替,后又由金融业等代替,现几家银行也关了。原无锡县的那些建筑只剩物资大厦,东林酒家改为锦江之星。东林大药房已几十年了,还在。路北侧通长庆路。路北沿街在80年代曾有一段过街楼,水果、炒货店等缩进街面。现无论是街南还是街北都拆除大量房屋,用围挡围住,空地有待另派用场。太医堂中医医院是人民东路的公交站台。

以上是东门外熙春街。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人民东路

从熙春街经吊桥入东门后进城内。接连又是几座桥,先是东西向的护德桥,旁边是南北向的含秀桥,又名环秀桥、环锡桥、环婿桥,历史上名韩修桥。近代在上海创办张园的张叔和即是此地人。现在一点遗迹都没有。在近东门内有克宝桥,明王其勤筑城抗倭,为严明纪律杀子(一说是侄儿)克宝,百姓纪念之。

无锡城东从南到北依次原有九条箭河,八箭河即人民中路东段身底下。八箭河由东门外而入城中直河,元代可行舟,清代已干涸,河道仍存在。八箭河南岸为熙春街。传说清末驳岸上侯氏女出嫁至熙春街,因隔河来去不便,侯氏在东、西分别建环秀桥与青石桥。实际上两座桥早在宋元时就有。南跨环秀桥往东是苏家弄,南跨青石桥往西是顾家弄,都可至辅仁中学、东林书院。青石桥之西是营桥。

1938年,周雅峰与朱光华(朱楞)在崇安寺摆布摊,当年买下东亭的布机,开办新毅布厂,1940年迁至驳岸上,并在熙春街77号租下仁大布厂,此后,规模不断扩大,朱光华被无锡工商界人士称为“小荣宗敬”。解放初,熙春街的新毅布厂内迁至河南郑州,留下的新毅染织厂在1967年改名为色织二厂,地址为人民路69号,1987年与诸厂合并为江南色织公司,后迁中南路。

90年代,顾家弄往东是市税务局、中北旅行社,税务局后成为大公财税咨询服务公司。往西是茶叶公司(后改阳羡茶庄)及华联商厦。后有国际青年旅舍。现在这一段,东口是光夏银行,至西有京东电器商场,其间大部分拆除被围挡。再往西至新生路有佳福大厦(人民中路97号)。

以上是东门内熙春街。

自熙春街西至青石桥后,始从河北岸分出驳岸上,由一条街分成为两条街。无锡东里侯氏是望族,在东门驳岸上至映山河一带居住。清吏部侍郎侯桐回乡,在门前河道建石驳岸,此段八箭河又名驳岸河,在老屋建有少宰第,驻锡太平军首领黄和锦曾将此作为守将府。开办无锡最早工厂业勤纱厂的杨宗濂、杨宗瀚之母亲即是侯桐之女,为侯太夫人。青石桥之北是东映山河花园弄。映山河开凿于南宋。清初进士侯杲晚年在此筑花园,名亦园,毁于太平天国时,后人有所修复,“文革”期间改作电镀厂,亦园被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军俘虏曾填没映山河。因有花园而产生地名花园弄。花园弄之西分别是南北向的杨公井、游师弄、营桥、南盛巷。

少宰第旁曾办过侯氏公学(小学),1952年为驳岸上小学,1972年并入东林小学,至90年代有崇安区教育局与崇安职校,后教育局搬走。附近28号有童装厂,1958年创办,生产外贸工艺童装,是崇安区仅有的一家国家二级企业,1995年,腾出沿街厂房,与县生资公司合办太平洋电器广场,2000年以零资产整体转让给光明集团。职校往西在80年代曾是轻工业商场大楼,记得购物用券,一度生意挺好。无锡轻工局编志的高永明、许德生曾在楼上办公。往西有金都娱乐公司。再往西即大众电影院,1948年是中国大戏院,1951年归市文联,改名大众。曾发生坍塌事故,早已关闭多年了。驳岸上至南盛巷、新生路为止。南盛巷后并入新生路。曾有一条邓侯弄,以邓姓与侯姓居住而名。

而今这一大片除人民中路东口远东口腔医院、典当行大楼外,都被拆除围挡。唯有站在优族联盟的楼梯上还能看到已破旧不堪的侯氏少宰第,似只有3进了。少宰第原拟先拆再复,为旁边建造双子楼地下3000多位子的停车场已耽搁几年。优族联盟之西是银辉大厦与金鼎广场。

以上是驳岸上。

二、观前街、八儿巷

熙春街与驳岸上都至此新生路为止,以此为界,驳岸上往西是观前街,熙春街往西是八儿巷。新生路建于1934年,由三下塘拓宽新建,因当时提倡“新生活运动”而名,是当时锡城最宽的南北马路。八儿巷往西后朝南拐成一弄堂,呈L型。宋代大司寇章谊居此,有八个儿子均做官,章与八儿抗金殉国,百姓为纪念而名。八儿巷至图书馆路为止。八儿巷南有专诸塔,早已消失。1959年,东西向一段并入人民路,南北向一段划入第一人民医院侧门内,八儿巷遂废。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是上世纪20年代的劳工医院,1934年为平民产院与戒烟所,同年改为无锡县卫生事务所,后又成为县卫生院,1945年成为无锡县公医院。1949年7月改为无锡市人民医院。1954年为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是人民中路111号。21世纪初,投资1亿元扩建造新楼,没几年,2007年搬迁至清扬路,改为无锡市人民医院。一院原址及华联商厦原址建成苏宁广场。

人民路建成后,曾留有一小段可以看出是原观前街,通崇安寺公园路。观前街之“观”即指洞虚宫,为道观,原名青元宫,建于南朝梁,北宋改赐“洞虚宫”额,与崇安寺并存。古代规模较大。山门前左右分别有洞虚古井,青石质地。一口在人民路拓建时被埋,一口后移至阿炳纪念馆内。观前街因靠近崇安寺、洞虚宫,是解放前城内最繁华的黄金地段。这与苏州玄妙观前的观前街类似。商店鳞次栉比,生意兴隆。1939年1月,汉奸伪警长吴正荣,绰号“沙壳子”在观前街被尤国桢抗日锄奸团打死。当时他从清心售吸所过足鸦片烟癮出来,去迎宾楼吃晚饭,之后去蓬莱书场喝茶,在书场隔壁胥隆兴牛羊肉店门口,被游击队员夏国良向他后脑一枪,当场气绝。可见这一带全是消遣娱乐场所。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观前街及北面的崇安寺、洞虚宫位置图

孙炳卿等所写《消失的观前街》一文,已将当年街上的店铺写得较为详尽。补充一条:观前街57号(蓬莱书场旁)住着朱默兰。朱早年与北塘著名米商酆氏之儿结婚。她长期从事国民党党务,与县党部的负责人徐用楫在一起有了感情,乃与酆离婚而与徐结婚。抗战期间,夫妻俩一起流亡至重庆。后徐病亡。朱在抗战后曾是县参议会秘书、国民大会候补代表。解放后被判12年刑。进入21世纪初,有一上海浦东老人来我办找我,原来他是朱与酆的后人,问起朱的情况及徐家后人。我打听到朱是减刑提前释放的,与子女住在人民路即原观前街老屋,已在70年代去世,子女在未拆迁前仍住人民路,可是那人的电话没有留住,无法告知他亲生母亲的信息。

观前街18号在1931年由朱德忠、钱济华、李耀春等创办锡光初级商科职业中学,李任校长。1946年改为普通中学,李公威任校长,3个高中班、6个初中班,解放后改为十初中,至1958年与工运初中合并。从人民中路118号迁出后,由崇安寺小学接受设立分部。崇安寺小学于1967年改名为人民路小学,直至1983年恢复原名崇安寺小学。陆定一为母校题字。90年代,香港实业家唐氏投资扩建大娄巷的崇安小学(原唐氏小学),1996年崇安寺小学迁入合并。1978年由崇宁路小学创办的制笔零件厂,1980年改为市文教五金厂,1984年迁崇安寺小学设门市部,1989年底为教学仪器设备公司。至2003年12月改制为世纪星教仪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崇安寺小学并入崇宁路小学,这里建造教仪大厦。

观前街西行至现在的民间音乐家华彦均即瞎子阿炳的故居,原为洞虚宫雷尊殿,阿炳在此居住近40年。现故居仍保持着原貌。80年代去市图书馆,每次要经过故居,后要拆除,经呼吁得以保留。其东侧是三清殿,于1915年改建为图书馆,为西式三层楼,加钟楼,是当时无锡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上面的大自鸣钟到点即有钟声。我保留一张70年代末的借阅卡。自从有了图书馆,四周一圈都成为图书馆路,并南伸至观前街对面八儿巷旁。这一带除了商业街区外,形成了文化街区。无锡县教育会于1912年在长生殿前空地建会所两幢小楼,即位于图书馆西。县通俗教育馆后改为民众教育馆在教育会隔壁。还有人报社等。城中公园大门即在钟楼之后背。无锡市图书馆在2000年搬迁至太湖广场,钟楼曾是文献馆。现钟楼周围房屋已拆迁干净,成为二泉音乐广场。广场上有钱绍武先生塑造的阿炳青铜雕像、乐谱浮雕。二泉音乐广场往西,是工商银行无锡分行,1985年与人民银行分设。后搬迁至五爱路,这里成为营业部。再往西是人民路一大豁口,是原崇安寺洞虚宫的山门,朝南,为一石牌坊。上有贴金砖刻“梁溪首刹”“吴会名胜”等题词,两旁塑有哼哈二将,解放后拆除拓路,现又重造。1955年,市土产公司在旁建第一副食品商店,门牌为178号。在计划经济年代,这是一个俏档的好地方。记得八九十年代过年时去买过大白兔奶糖。有一阵在二楼经常有熟的狗獾肉买,便宜,全是精肉,很香。后再也没吃过。一副西侧是原金刚殿,辛亥革命后改为商店,后拱北楼面店从北门迁至此。阳春面、浇头面具有特色。拱北楼后面是皇亭,1911年11月辛亥革命后改建为第一小菜场。后曾名崇安寺菜场、人民路菜场,1986年移至公园路东侧圆通路之间,2003年移至尤渡村。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图书馆钟楼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以往从拱北楼出来往西,在人民路口,曾是市新华书店,书店后曾是古籍(旧)书店。书店有一位留长胡子的老人叫糜本鉴,常哼着别人听不懂的小调。80年代还常看见。现在这种古董级人物少了。新华书店后往西搬至东大街口,又搬迁至健康路口。新华书店隔开几个门面是功德林素面店,前身是由邵秀英母女创办于1930年的文记素面店,在观前街83号,1956年迁东大街,1984年迁至人民中路182号迎宾楼原址。八九十年代,我常去吃早面,才几角钱一碗,还曾请单位同事去吃,买过素包。后搬至一副店隔壁,也仍去吃。再后来崇安寺改造,店面再度移址。90年代,这里成为肯德基人民路店。迎宾楼著名厨师刘俊英是无锡大师级人物,好多无锡本帮菜肴出自于他的手。

新华书店与功德林对面是著名的三阳南北货商店,由过如海等多人创办于1929年,1958年店址为人民中路139号,1964年在原地扩建成4层楼。亦为无锡老字号之一。八九十年代每年过年要到该店买点年货,品种丰富多样。2000年与马来西亚合资,改建为三阳百盛广场。

观前街在解放前被与县前街、太平巷、北盛巷称为无锡县城四大干道,抗战后曾规划拓宽,由于经费支拙等原因未成。

以上是新生路至中山路的原观前街段。

三、游泗弄、营桥巷、东鼓楼、西鼓楼

从前自观前街到中山路后,因城中直河阻隔,无法再往西直走,必须先往南经大市桥,然后经东大街、西大街到西门,或再往北至迎迓亭,经游泗弄、营桥巷等去西门。当年建人民路,没有走东、西大街这条线,而是走游泗弄这条线,因正对着观前街。迎迓亭,位于人民路与中山路交汇处的西北方向。1965年建手工业商场,1969年改名东方红商场,原观前街的周信昌零剪店先并入康乐百货店,后又并至东方红商场。商场前空地命名为东方红广场,曾是辩论与武斗的地方。现为大东方百货。商场往西是游泗弄,至沈果巷止。现在是交通银行。沈果巷南自游泗弄,北至真应道巷。巷内最有名的是园林处工程师、江南兰王沈渊如,赠朱德“绿云”名兰。儿子沈荫椿移居美国,种植杜鹃,央视有专栏节目,现也去世了。沈果巷口有一报刊门市部,1980年代初生意特别好,人们如饥似渴读报刊。沈果巷曾有大革命时期中共的秘密联络点,后遭破坏。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人民路与中山路交汇处的东方红商场,现为大东方

过沈果巷是营桥巷。宋代即有无锡营,营桥巷即产生于此地。由于“营无定所”,清朝驻东门营桥,称常州营左军。两座营桥都是因古代有城守营驻扎而名。营桥巷有张姓,清代乾隆时有张泰开为进士,任过礼部尚书,故称张尚书。近代有后裔张新仲、张镜叔,多才艺,其妹张娴嫁与苏州过云楼的顾氏。后西溪也有一同名同姓的工商界人士、女厂长张娴。参加过辛亥革命光复敢死队的糜浚千,租张新仲家房屋居此。糜曾任协泰昌等大酱园的经理,经营至抗战前。张宅东隔壁是成立于1956年的儿童保健所,1970年撤销,驻地为市卫生局。八九十年代,与编卫生志的郑力军、胡立人相熟,经常去。院子里有一片空地,原是张宅的天井、花园。胡立人曾是援朝医疗队的。90年代,营桥巷8号的张宅与卫生局拆迁,现成为财富大厦。实业家蔡缄三为小儿子蔡稚岑结婚于1933年在营桥巷建西式小洋楼,亲家华绎之知道女婿是留学日本的,特在蔡氏新楼旁建日式洋楼,成连体。其女儿华思永贤淑文雅,爱好书法,惜29岁去世。两幢洋楼门牌号是人民中路224-10号和226-1号。解放后曾作为市交通局办公用房,编地方志的周祥发在此办公。房屋现为文物保护点名录。营桥巷北面是石皮巷。巷内2号是实业家唐星海住宅,为西班牙式洋楼,建于1932年,大门在复兴路上,挂有“侵华日军宪兵队驻地”牌子,规模很大,解放后曾驻有化工局、医药局等,后门与城建局、建材局、建工局、规划局等相连,现仅剩最后一进洋房。1977年,唐星海之子唐骥千将此屋卖给建筑设计院,所得192万元捐给教育部门作为唐星海教育基金。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从儿童保健所至市卫生局,原为张宅

营桥巷往西至石皮路为止。石皮路原为玉带河,填河而成。过营桥巷即是东鼓楼(巷)、西鼓楼(巷)。旧时县衙前有一谯楼,名闻喜楼,民国时以楼之东、西分为两条巷子。解放后分别为交通局、邮政局用房。沿街曾有联合售票处。原南对面健康路口的港务处迁移,而在这里设立港务写字楼。曾有最大的邮政营业厅,多次去汇款与取过稿费。再往西过健康路是原县衙捕厅、监狱,解放前夕分别是省第三监狱、地方法院驻地,解放后曾是政府驻地与人民(后改外贸)印刷厂等。后建外贸大厦。最西头接近人民桥处是日杂商店,拐弯与复兴巷、解放北路相通,现成为一片空地。沿街曾为成套设备用品公司,现成为电讯营业商所在地。

过中山路后往西的人民路南沿,“文革”时是宣传画廊。现在是江苏银行、华光大厦。往西在与东大街、西大街之间,曾有周巷与庙桥巷,建人民路时拆除。人民中路181号有设施最好、技术最强的无锡理发厅,前身是南京理发店,抗战前在公园路,1956年迁此。80年代,无锡理发厅之房屋被邮电局购下建造职工宿舍,后又被物资局用去建生产资料服务、化工轻工公司(201号)。再后来,恒隆在这里建立商厦。过健康路至解放西路、西门桥,是物资局在这一带设立的金属材料(167号)、物产(物产大酒店,185号)、机电设备(205号)、汽车配件(250号)等公司。地块后成为图书发行中心,最近也拆迁了,仅剩物产大酒店以及过氏民房。

四、自西门至通惠西路

西门桥原为木桥,与西直街相连。1960年,移位后新的西门桥竣工,桥随路名为人民桥。1980年,桥再度拓宽至32米。过西门桥是人民西路第一段。原先过桥右弯转是西直街,去棉花巷。沿街有第六百货商店、人人服装商场、时代商厦、照相馆等,现西直街成为小区,沿街商店早已换代。左弯是棚下街,沿街原有火炬服装厂与火炬商场,现成为五爱家园的沿街店面房。过五爱路,是人民西路第二段。在路南,1918年,无锡县政府在西门外购一旧仓廒,改建成县立公共体育场,又称外操场,占地15亩。同年在外操场之南,即仓浜,建江苏省蚕种实验(育蚕试验所),习惯称制种场,1953年秋,在制种场成立五爱小学。老校长季轶群曾参与过修志。该校周围场地逐渐建起工农兵剧场(无锡大戏院)、电仪局、教工宿舍等,学校面积缩小,班级却不断增加。校址后为人民西路65号。1951年至1953年2月,建成西门桥至德新桥(仓浜内)的无锡第一条柏油路——西德路,填塞仓浜,筑建五爱广场,再向西建锡惠桥,1960年西德路并入锡惠路。1983年,《无锡市地名录》已记载锡惠路为人民西路。1950年代,西门外造了不少新村。先是建造五里新村,1958年后建造邮电新村(外操场所在)、锡惠新村、贸易新村等,八九十年代至今,这些新村大部分拆除,重建高层住宅。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50年代西门桥是木桥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人民西路

五爱小学往西有交通银行、金惠大厦、锡惠里小区。沿路口有梦之岛计算机通信市场与购物中心,为当时苏南最大通信市场。电仪局、化工局等改成产业协会后,迁出原址搬至梦之岛大楼办公。电仪局原地成为东华数码港、中国移动大楼。电仪局修志者有陈宇伦、王柏荣、刘启佑等。梦之岛西是华宫大酒店。华宫之名出自于解放前棉花巷的饭店。五爱小学对面即人民西路北侧,是西门商场,其地下商场一度闻名。往西是自来水公司,曾帮助指导编修过《自来水公司志》。再西是锡惠桥堍的油嘴油泵厂造的高楼家舍。60年代全市工厂中只有该厂造出如此又高又漂亮的家舍大楼,百姓走过都为此赞叹。

无锡城内人民路地名往事

位于人民西路的威孚公司

过锡惠桥是人民西路第三段。桥堍是兴隆宾馆。往右弯通五里新村,现在是香榭园。往西原有计量所,标准计量局也驻此,后搬迁。曾有燃料公司,后迁至健康路。再过去至桥堍就是市一中。前身为无锡县中,1954年迁到锡惠桥西,成为省重点中学,新建校舍为苏联式的八角红楼,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原是蓉湖南的一片地,最早迁来时是用竹篱笆做围墙。直至七八十年代,一中门前还是弹石路,附近还有田园畦地。人民西路直到锡惠公园门口。好多学生翻墙进公园玩。几十年来,无数优秀学子走出一中大门,成为各行各业有用之才。第三段路南,往西是始建于1958年的油泵油嘴厂,原是劳动技校改建的内燃机厂,试制成第一副油嘴油泵,1959年改名油嘴油泵厂,后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油泵油嘴的专业工厂,位于人民西路107号。1988年成立集团,1992年改制为威孚,1995年为上市公司,进入21世纪搬迁至新吴区。威孚隔壁是化工研究设计院,109号。沿路的三层红色老楼和1/4的院部在90年代买给交通集团,化工院和交通集团的大门都开在运河东路上了。如今,威孚连同化工院以及南面的鲍巷、李巷、锡山新村等,已拆成一片空地。

1983年12月,建成锡山大桥,新运河通航。无锡市第一中学另在运河东路开大门,面对运河。

五、人民路已是锡城黄金地段

1955年建新生路街道办事处,1962年改为人民路街办,驻地66号。直至2004年并入崇安寺街道。

人民路从亭子桥至人民桥两度跨越古运河,又至锡山大桥、新运河,可见人民路交通干道地位的重要性。这一干道两侧所涉地区、街巷、商厦、单位、人事,以及各种饮食店家甚多,不胜细述。

1958年建人民路是一大变化,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更是巨大。岁月悠悠,当年喊我“小郁”的修志同仁大多已去世,自己也过了古稀。许多单位早已搬迁。据新编《崇安区志》记载,1986—2005年,人民路共拆迁79个项目,达49.45万平方米。2005年后,继续拆迁扩建。由于这里的地皮金贵,有的地方拆了建,建了再拆,为的是再建高楼。小娄巷已成为历史街区。人民中路与中山路成为市区十字中心的黄金地段,也是高楼林立最密集区域,一派都市风貌。人民中路123号的摩天360大厦高48层(一说50层),成为商务地标建筑。人民中路118号的教仪公司,于2008年建成25层高的教仪金鼎大厦。苏宁广场高328米,财富大厦24层,天安大厦23层,物产大厦20层。有多条公交车与地铁通行。与从前的观前街等商业街相比,已彻底变了模样,是无锡城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曾经居住于此的人们念兹在兹,心中有着难忘的乡愁。伴随人民路这一地名的故事与文化将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