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hugoboss(招商银行信用卡线上申请)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导语:金融科技这艘大船已经悄然起航,向着人工智能时代无比正确的航道前进,任何一个有经验的科技历史记录者,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审慎地记录气温、风向、船体、甲板、航道、指挥官、水手等等超越《航海日志》的细节。因为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已经能预判到,金融科技是历史性的变革,日后会需要大量回溯性质的翻查和考据。这一切,都不会辜负当初记录的辛苦。

一、普通人的银行在哪里?

人类社会自从货币的发明和金融体系的建立,人性在于金钱的纠缠斗争中就鲜有获胜。悲观者承认财富的万能,乐观者认同万能的财富,就不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俗话了,总而言之财富的话语权永远倾向于数量多的一方。具有中国时代特点的高净值人群已经形成,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换句话说,中国有钱人和其财富规模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了。再说的明白一点,中国有的是银行最关心的群体,被叫做“重点客户”,被叫做「二八法则」。但是,金融服务是社会的基本需求,每个人,无论穷富、每个企业,无论大小,都是金融服务的对象。只可惜,我们等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看见一家银行愿意叫——普通人银行。

除了普通人,还有一类企业也很少被银行家们关注。

但是这类企业长期被一家联合国下属机构所关注,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行认为,小微企业是商业社会的根本。研究显示,新兴市场小微企业融资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

哪里是新兴市场?中国就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在中国,目前有6000万户至7000万户小微企业主和商户,用“五六七八九”来概括特征最为方便。那就是,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占了60%以上的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比起财大气粗的金融帝国,比起背靠国家信用的央企国企,金融服务究竟应该好好服务谁?相信答案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大部分资金需求以小额融资借贷为主。不是大买卖,自然不是VIP。

众所众知,金融界的地头由僵化的大型机构控制,如果把采访的镜头摆在银行家的面前,他会从容地拨动被发胶定型的头发,调整一下Hugo Boss的领带,然后告诉你:“风险管控是银行的重要工作。”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企业小,风险高,对不起,贷不了。

商业就是如此的残酷。

浙江台州是一个小城市,提起来一定会陌生,但是,提起明朝戚继光一定不会陌生。戚继光抗倭史上,曾在浙江台州地区一连取得水陆九次大捷,史称台州大捷。这段历史上,有很多平民百姓参与抗战的佳话。提到这两段历史,无非是想说明浙江台州民风抱素怀朴,人民勤劳团结。翻过了明朝的老皇历,到了现在,可想而知,这种地区的小微企业经济会非常发达。一个好的地区经济气候,都离不开好的金融的服务。一向对国内经济情况不甚友好的英媒,也称赞台州银行、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对当地小微企业、农户服务的十分到位,接地气的风险管控体系十分好用。奚落华尔街金融看不懂也看不起,什么农户信用啄木鸟制度,什么家庭成员信用担保,听着都不像金融街的词儿,充满了封建朝代保甲制的迂腐,哪里有金融衍生品、同业拆借利率等词汇来得时髦。但是,越是贴近民生的服务,越是充满了朴素的气息,越是搞得定实际业务。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源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类银行需要寻找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服务更多小微企业。如果工建农中四大银行拥有最好的资源与实力,可以自建最好的金融科技系统。那么台州银行、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这一类型的银行应该如何“草船借箭”参与竞争?银行业务对安全、风险管理考虑,对技术有硬需求,拥抱高科技的过程中,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满足?拥有这样的技术?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二、数据即信用,信用即风控,风控即价值

银行业是古老的金融行业,但是从古至今,金融一直走在技术变革的前言。甚至可以说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脚步都深刻地反映在金融业。科技可以应用于千家万户,也应用于千行万业,在应用于金融行业的时候,我们管落在金融场景里的高科技叫做金融科技。如今的银行已经迈过了电子化、信息化、移动互联网金融几个台阶,正在向金融科技的时代过度。银行业普遍提出这个说法也只有几年时间,公众对金融科技还比较陌生。金融是金融,科技是科技,怎么就套在一起了?这个问题,要从几千年前讲起,商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铜贝。 那时候的金融科技叫炼铜技术。唐朝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票据,飞钱。那时候的金融科技叫造纸技术。北宋益州府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那时候的金融科技叫印刷技术。

回想十多年前,银行业的专家曾认为ATM取款机是银行业的一个好发明,因为终于解决了银行无法迅速扩展分支机构的难题,解决了7X24小时服务的问题。而当下,银行玩的全部是信息和数据。靠什么玩好?答案当然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技术。所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好的金融。

事实上,早期依靠人力为主的银行服务,已经根本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事实上,只有科技才能让所有人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这些有可能是帮你挂失信卡的服务问答机器人,有可能是推荐你理财产品的智能投顾,可能是给你信用情况打分的芝麻信用。传统商业银行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纯互联网运营的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2元还是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支付宝用户中已有超过1.5亿使用过人脸识别功能。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当然,上文提到银行家虽然残酷,也没有诓人。银行业务的本质,是利贷差。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控制,是银行的命根子。面对数字化转型,如何管控风险,就需要数据来说话。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说,智慧城市,数据挖了一条看不见的路。那么智慧金融,数据就是建了一座看不见的墙,用来抵挡风险。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产生的数据总量,年增长率超过51%。支撑起如此庞大规模的背后是海量的金融数据。大数据发展提供了搜集、储存、处理、分析信息的新技术,减少了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前,人类处理数据的能力有限,只能搜集利用高价值的数据资源,现在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不断创新,大量低价值的数据可以得到应用。事情变得清晰起来,具有强大和成熟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手段已经被写在了银行家的《孙子兵法》里。

蚂蚁金服用数据回答了信用的问题,因为真实的消费与偏好数据、真实的转账数据、真实的交易数据,远比游戏数据、聊天数据、搜索数据更能解决信用问题,又进一步用信用解决了风控的问题。今天的金融科技领域,数据与算法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数据和算法是万万不能的。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在工业社会时代形成的,并不适应数据时代架构下的金融服务体系。科技的潮水涌过来,一浪接着一浪,现在还有哪家金融机构敢说自己和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没有关系。估计就算是香港古惑仔的老大洪兴社的高利贷业务,也得懂用户画像。洪兴社的十二个堂口怎么也得有一个懂技术的人担任堂主,因为行走江湖只靠“义气”不行。银行的基础设施、技术架构、渠道建设、产品创新、客户体验、精准营销、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被数字化冲击,说到底,这种冲击对银行是动荡、挑战与竞争,对用户是方便与快捷。只有借助科技的手段,才能有效地扩大银行的服务半径。让80%受益好的银行服务。让银行真正成为普通人的银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曾在2018东京高峰论坛上引用麦肯锡对全球100家领先银行的调研结果,“52%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关系,39%的银行有商业加速器项目,37%的银行采用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30%的银行建立了内部的数字能力中心。”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三、越颠覆,越创新

阿里巴巴系的企业一直是全球科技高管眼中最具有颠覆能力的企业之一。打下颠覆的金字招牌不外乎两点,第一,任何战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尤其重要,否则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从人口上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如果一家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里做到了第一,那它成为世界第一的可能性很大。第二、科技重塑了竞争关系。不少公司的高管,大多数的时候嘴上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内心中,如果不想自我欺骗,都会把阿里巴巴系的企业视为最有可能颠覆他们公司业务的对手。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在金融领域,蚂蚁金服也是同样的颠覆。十五年前,支付宝在开创了移动支付,前无古人的敲开了一个时代的大门。创造了“金融始于支付”的理论,这无疑给有“金融血统”的中国传统银行业严重的打击。随后,第三方支付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线下,传统支付市场彻底萎缩。十三年前,开创互联网实时风控。十一年前,推出分布式架构。迈入2010年后,双十一大促销,带来亿级的支付架构。阿里小贷开创互联网贷款,2011年,条形码时代的大幕开启,蚂蚁金服自研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登上历史舞台。蚂蚁金服2017年创造了25.6万笔支付每秒的世界纪录,自研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稳定地支持了双十一峰值流量。

蚂蚁金服用技术解决了多数人的金融服务问题,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解释,就是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为长尾用户满足了金融服务的需求。阿里巴巴系的部队总是在不断拓展技术和商业的边界。原有的边界只为不敢创新者而存在,对阿里巴巴系,“不存在的”。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对于非头部的金融企业来说,虽然没有“拼爹”的背景与资产规模,也甩掉了大型金融机构的臃肿与低效,用科技拥抱创新,立竿见影。对于台州银行的风险管理,蚂蚁金服用包括刷脸支付和指纹识别的身份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小微企业服务提速。

数字化转型一直都在推进,人工智能的响雷才能震醒资源掌权者并不敏感的神经,发出“不搞恐怕不行了”的感慨。

如今的银行,需要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思路,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使经营决策从依赖经验向依据数据转变,将数据作为判断市场、精准营销、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体现为整合客户、渠道、流程,实现统一客户画像,形成全景视图;体现为提升资产端的金融科技含量,依靠数据分析、风控模型、多维判断、相互佐证确定风险和定价,实现准入精准化、审批自动化及风控模型化,开发更多的线上自助融资产品。

如今的银行,可以没有网点、营业员完全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快速发展,核心原因就是大量运用新的技术推动银行的发展。网商银行的发展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利用一系列诸如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致力于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的覆盖。保险现在衍生新型保险公司,完全用新型的基于线上的业务模式。保险公司有了在支付宝里上传医疗凭证后不到2小时,理赔款就自动到账了的故事。定损宝产品背后的原理是,深度学习算法让机器理解了海量的保险定损的图片、这些图片来源于车祸现场真实的照片,机器形成一套定损的技术体系,能够识别手机上传的图片,进行人工智能判别,大大提高理赔的效率,缩短理赔的流程。

科技企业带着“先进武器”涌入“赋能金融业”的市场,他们都要干 “场景的革命”。什么是场景?粗糙的解释,床上才有枕头呢。场景就是能用得上地方。场景在此时的语境下,更像一个使用方向。工业是电力的场景,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的场景。金融本身也是最最需要科技的场景。就好像床需要枕头。

四、银行从大型机小型机向分布式搬家

闹革命也不能丢了根本。虽然数据、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银行的根本,但不是未来银行的全部。

银行的核心系统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传统银行的核心系统是基于营业部、柜台交易的,单机时代的技术问题就是解决存储和计算。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系统是以线上业务为核心设计的,银行客户数量和账户数量多,基本都在“亿”级的规模。简单的解释就是:一台计算机不够用了,算不过来了,增加计算的人手,就是增加算力,算力非常昂贵,而且还一会算的多一会算的少,怪费钱的。再想一个办法就是,将有效的计算任务分配给多台电脑,在几千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这项技术的突破由科技巨头谷歌多年前就完成了,标志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处理研究获得了突破。互联网企业带头推动着这轮分布式技术的发展。自己边琢磨边用,最后越用越好,Hadoop等专有技术就不介绍了。简单的理解一下,以分布式计算框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为基础,支持大规模、突发性、高并发量的分布式应用架构经过实战检验,支持用户数为亿级、数据量为PB级的应用场景。简单说就是分布式技术解决了,从每秒几笔发展到每秒几十万笔交易的难题。大数据平台需要调用几千台计算机的算力,没有算力和调配算力的技术,有数据也只能干瞪眼。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这场技术发展的镁光灯打在分布式上,银行慢慢从原有的集中式架构往分布式架构搬家,分布式架构在银行计算机系统中应用、开源分布式技术普及都是趋势。所以在这种需求下,分布式核心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是没有那么快,这个过程类似于生物的进化,有的技术要淘汰,要有伤亡,但是新技术和旧技术的交替是有宿命论的。时间和观念以及工程性的问题都要克服。不是从作业本上撕一页纸重写的这么简单。

依然以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为例,蚂蚁跟很多科技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全面,是可以提供全栈式的合作,全栈式的金融技术的组合,自底层向上,从基础架构技术,到金融专有技术,到应用技术,到完整的堆栈。相关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架构解决方案SOFA、基于海量金融交易技术的三地五中心金融机构高可用架构,是异地多活成熟的解决方案,核心优势包括城市级容灾,低成本交易,无限可扩展,金融交易的高可用性不仅仅是容灾,更要具备主动发现风险,能快速的自我恢复的能力,技术风险防控体系(TRaaS)就是金融交易系统的免疫系统,包含分布式中间件产品、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风险防控三个要件的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是实现架构转型的关键。

分布式中间件产品,SOFAStack,包括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运维平台和TRaaS免疫系统,包括上层让客户快速具备能力的分布式的金融核心套件。TRaaS这套架构,为了保证五个九的可用率,背后原理是,日常快速的,所以每天都在注入故障,覆盖是一千多个场景。

“三地五中心” 机房架构,即在三座城市部署五个机房,一旦其中一个或两个机房发生故障,支付宝的底层技术系统会将故障城市的流量全部切换到运行正常的机房,并且能做到数据保持一致且零丢失,保证金融级别的系统稳定和安全能力。目前互联网和金融科技行业普遍采用的是“两地三中心”部署架构,即在一个城市设两个机房,在另一个城市设一个冷备机房。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现场演示是所有厂商的噩梦,但是成功的演示总被报以满场的喝彩。2018年云栖大会蚂蚁金服主会场,蚂蚁金服副CTO胡喜现场一声令下,模拟挖断支付宝近一半服务器的光缆。结果只过了26秒,模拟环境中的支付宝就完全恢复了正常。解说员激动的说,“蚂蚁金服三地五中心容灾演练。剪断机房数据线,Oceanbase和SOFAstack,实现异地多活架构,26秒内无缝切换,数据一致,零丢失。”

请说人话——服务器挂了,26秒内恢复资金交易。

从未来银行的技术提供方看,处在金融科技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类,第一类、中国的工农建交大银行,有充足的预算,全面的场景,甚至成立了输出金融科技的业务单元、科技子公司,主攻金融科技的研发和输出。平安金融壹账通、兴业数金、建信金融科技、招商金融科技可被视为银行系科技输出的典型。第二类、阿里系互联网技术出身的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京东数科(原京东金融)等科技公司。很多创新公司也颇具实力,第四范式等垂直于面向各银行业务细分领域的创新创业公司,也就是征信、风控、反欺诈、智慧营销、人脸识别等技术提供商。这些都是已经起航的船只,向着未来银行,未来金融的航道。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不少银行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大多建于上个世纪中后期,采用的技术和系统构架理念,相对陈旧和落伍。每天面对窘境是,公司内部数据很难统一,部门与部门形成数据孤岛,长期的系统升级和打补丁,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维护成本极高。银行是意识到自身计算机信息系统落后的严重性,可是重新构建一个新系统成本高、风险大,会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改变核心系统对银行来说阻力重重。我们可以这样比喻,给银行更换核心计算机系统,无异于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

不能低估这一轮金融科技创新的意义,银行都被现实逼到了墙角。互联网科技这一轮,支付宝已经把用户都宠坏了,不仅家喻户晓,用户数量惊人,而且已经重新定义了移动端的金融服务,覆盖了中国超过51%的手机用户,全球用户数量也已经增长到8.7亿。不止蚂蚁金服,互联网巨头京东、腾讯在用户基础上均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

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集中在了金融科技的竞争上。为什么?因为金融被视为最容易受到计算机技术颠覆的行业之一,因为金融服务与出版业一样,都是由信息而非具体商品构成。报纸的衰亡人人可以感知,但是科技对银行和金融业的颠覆,走出智能手机的视线很难被人们察觉。科技对于金融来说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生产力,历史反复证明,科技能够颠覆银行。竞争的核心已经转移到科技竞争的战场。科技是价值中心、利润中心的产物,绝不能再归属于成本中心。

五、结语

几十年难遇技术变革,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轮爆发积累的红利、将在金融这个古老的行业里充分演化,发展出的新物种,资深从业者也未能明状,指南针已经失效,方向感在指挥。强烈的直觉发出巨大的鼓点,人工智能的新大陆就在前方,让人不由得发出“来不及解释了,赶紧上船吧”的感慨。

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十年,做科技金融是银行的未来。(完)

亲爱的数据

出品:谭婧

美编:陈泓宇

摄影:任小明

大银行说自己没余粮了,科技金融说:我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