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专业书籍(信托课程)

投资信托百宝书!一本学习信托知识的不二选择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投融资平台且看信托

投融资平台且看信托

提及“金融”大家都不陌生,这个词涵盖资金融通的各种状态,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下,金融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产品的运作主体除了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之外,信托机构作为后起之秀,在金融市场中为社会的投融资需求构建了良好平台。信托,信而托之。信用作为市场交易关系的粘结剂,在信托活动中表现得尤为重要,尤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市场经济体系中信托业的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向,不仅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能的体现,也是市场主体信用、素质、效果的体现。

信托业曾在2007年至2012年经历了第一次大爆发,这一时期是信托公司刚刚重新登记完成,百业待兴,但是信托业务的良好功能首先在银信合作中被发掘,主要是充当银行规避监管、表内资产表外化的重要工具,彼时四万亿经济刺激后,货币政策收紧,信托作为银行之外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作用得到彰显,包括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较快发展,因此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监管政策更多聚焦上述热点领域。到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这时信托业发展面临“五期叠加”的外部经营环境考验,实体企业经营绩效显著下滑,信用风险显现,信托项目兑付压力增大,极大冲击了行业发展基础,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的99号文下发,信托公司股东承担流动性支持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同时,信托业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来源于资管行业的全面开放,从2012年开始,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基金子公司、期货资管面临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信托业面临更加激烈的资管行业竞争,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在通道业务方面与信托公司形成非常直接的竞争,而在股票质押、证券投资等业务方面券商、公募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亦有很大优势。在多种因素的冲击下,信托行业发展明显放缓,行业内各信托公司分化加剧,尤其是部分信托项目兑付压力较大的信托公司持续面临监管、流动性等因素制约,与行业领先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6年下半年至今,信托业经历了明显复苏的过程,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加快,经营业绩有所改善。这主要在于强监管下,基金子公司、券商等通道业务受到证监会的更大限制,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房地产信托调控并没有明显收紧,加之债券等融资渠道收窄,房企、上市公司融资需求回流信托渠道明显,传统信托业务得到一定提振。但是,这一轮周期并不是新周期的开始,只是监管政策导致的融资需求再分配和资管行业业务结构再重构,这为备受压制的信托业获得了更多的结构调整的时间,当然此轮周期可能随着资管行业监管政策统一以及监管政策普遍收紧而面临反转趋势。

信托业十余年来在我国曲折发展,信托业务模式、信托公司竞争力未来都会经历实践的不断检验,这也意味着信托业内部并不是均衡稳态,监管因素、竞争结构、业务模式等还是会随着对信托制度认知的不断深化以及对本土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而形成动态调整,这其中监管因素和信托公司创新能力是塑造行业状态的关键变量。展望未来,笔者眼中的信托公司十年后会是具有专业化和综合性的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并购重组其他信托公司和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和壮大,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地位,从而推动行业竞争结构向着更加集中化的方向发展;收益来源不在集中于类似利差的融资业务信托报酬上,而是依靠专业投行经验和投资能力,获得管理费用和信托报酬,收益模式的风险收益更加对称,与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波动降低;逐步建立更加面向客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以机构和个人客户为主的多产品条线,能根据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形成创新产品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形成较为突出的研发能力、风控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可以及时根据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做出变化,在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能够把控住风险隐患,将所承担的风险水平控制在风险偏好之下;在以轻资产为主的经营模式以及有效控制杠杆水平的前提下,资本补充渠道得到创新和完善,理顺IPO、发债等外部融资机制,实现信托公司获取更加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来源。

作为希望了解信托行业业务现状的读者,笔者认为本书是非常好的选择。本书从信托业务基本知识、业务内容、实务案例三个维度分析了信托公司的运作之道,从介绍信托的基础知识入手,分业务模式介绍了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并进行了详实又新颖的案例剖析,为读者呈现了最真实的信托公司的生存状态和运营环境。同时此书对行业内人士而言也是很好的工具,书中对工商企业与矿产能源信托实务、房地产信托业务、政信合作业务、应收账款信托融资实务等信托业的核心业务详细地剖析,案例中还介绍了信托风险管理和信托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管理等内容、列举了各类实务中的文件,对实务操作提供了切实的指引。

本书凝聚了编者对信托业务的知悉和实操理解,在其出版之际,特作此序,予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