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买卖历史(现货黄金历史数据)

黄金白银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作为货币而流通,促进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今天,黄金白银依然作为硬通货而代表着信用。

一、黄金

黄金与人类的历史几乎一样古老,一万两千多年前,黄金被人类发现,自此之后便作为财富的象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黄金经历了三个阶段:皇权时代的权势与财富象征、金本位时代、非货币化时代。

1.皇权时代

人类发现黄金虽然可追溯到万年前,但因其稀缺性而很少在民间流通或储备,而是被帝王所独占以代表权力、财富和统治的力量,如埃及的黄金权杖、我国三星堆的黄金面罩等。公元前6世纪,世界上第一枚金币诞生,但之后金币却为帝王和贵族所握,民间难得一见。16世纪,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戮当地居民,毁灭文化遗产,抢掠与赏赐成为该时期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

2.金本位时代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黄金被赋予货币价值功能,逐渐有了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金本位首先诞生在欧洲,1717年英国在全球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制度法案》,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另外,19世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还有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伦敦黄金市场被关闭至195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战后拥有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即美元黄金本位制。这一机制下,美元与黄金挂钩(每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成为世界货币,“美金”这一名词也由此而来。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中,黄金的流动受到各国政府严格控制,交易被禁止。

3.非货币化时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因战争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剧增,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为资产保值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确定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官价,实行浮动价格;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支付。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并未完全消除黄金的货币属性,其依然被当作资产储备。截至2018年8月,全球黄金官方储备3.37万吨,美国黄金储备依然保持全球第一,为8133.5吨;我国官方黄金储备为1842.6吨,位列全球第六。牙买加体系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之后,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职能被削弱,但黄金的金融属性依旧,黄金仍然是保值的手段和投资的工具。

二、白银

白银与黄金类似,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白银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黄金晚。在古代白银的产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超过黄金。古埃及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两倍;在17世纪的日本,金、银的价值依然相等。白银最早被用来做装饰品和餐具,后来随着人类开采冶炼技术的提高,白银被大量开采出来。由于供给增加,白银的价值降低,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作为主流货币。很多国家建立了银本位制,把银币作为主流货币,特别是中国。中国的古代货币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白银史。

中国冶炼和使用白银始于春秋战国,唐代中期出现了最早具备货币功能的白银——铤。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功能得到强化,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主流货币。清代中期以后,因鸦片贸易和战争赔款,白银大量外流。近代,银圆成为我国主流货币,但种类繁多,如清末各种龙洋、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头像银圆、四川“汉”字币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白银从货币领域退出,今天虽然仍有银币发行,但主要作为纪念币,如我国央行发行的多套银质纪念币。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官方储备,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

三、黄金白银的属性

黄金白银是一类不同寻常的贵金属,作为一种物质它们具有商品属性。虽然它们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但依然具有货币属性。

1.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是指黄金白银作为一种商品被用于工业等领域。黄金白银首先被大量用于珠宝装饰业,大量的黄金白银被加工为装饰品。其次,黄金白银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黄金白银常被应用于电子工业、航天工业、通信业、化工、感光、医疗等领域。

2.货币属性

黄金白银的货币属性是指在当前信用货币背景下,黄金白银依然被视作硬通货,从各国央行储备大量的黄金白银可见其官方地位。黄金白银的货币属性又可称为避险属性、金融属性,当全球出现地缘政治不稳或经济下行时,会使得人们对信用货币(纸币)的信用产生担忧,转而购买黄金白银以规避风险,确保财富的保值增值。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时,黄金白银因其具有货币属性(即避险属性),被市场疯狂购买,黄金由2008年年初约840美元/盎司的价格飙升至2011年三季度的1920美元/盎司,白银由2008年年初14.5美元/盎司的价格飙升至2011年二季度的50美元/盎司。2013年开始,各国逐渐从危机中摆脱出来,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得到恢复,黄金白银的价格又出现大幅回落。

四、黄金白银的交易市场

1.世界市场

贵金属交易历史悠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前贵金属交易市场由存在于各地的贵金属交易所构成了网状的世界市场。全球七大贵金属交易中心分别为:

(1)苏黎世。由于其银行业雄厚实力的支持,20世纪30年代苏黎世开始成为世界黄金白银交易中心之一。

(2)伦敦。伦敦黄金白银市场是世界最古老的贵金属交易市场,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伦敦金和伦敦银是国际上常见的交易品种。

(3)纽约。纽约商品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贵金属期货交易市场。

(4)东京。1980年,日本贵金属市场解禁,东京贵金属交易中心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重要贵金属交易中心之一。

(5)新加坡。1973年后,新加坡成为自由黄金白银交易市场而得取得全球贵金属交易中心的重要一席。

(6)香港。在金银加工业的推动下,“金银业贸易场”成为全球重要的贵金属交易中心。

(7)悉尼和墨尔本。基于澳大利亚产金大国的优势地位,悉尼和墨尔本成为全球重要的贵金属交易中心。

2.我国的贵金属交易市场

我国贵金属交易市场相对国际市场而言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当前已经形成三大黄金交易市场:

(1)香港金银业贸易场。香港金银业贸易场(The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Ex-change Society)成立于1910年,时称“金银业行”。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是香港金银等贵金属的交易场所。贸易场目前有会员260余家。

(2)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组织交易,实行自律性管理的社团法人。上海黄金交易所是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现货交易平台,使黄金生产与消费企业的产需供求实现了衔接,完成了黄金统购统配向市场交易的平稳过渡。

(3)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的政策精神,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发起设立的公司制交易所。该交易所由中国中信集团控股,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等企业参股。交易所营业范围为贵金属(含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现货批发、零售等,并为其提供电子平台。

3.交易方式

(1)亚式交易。亚式交易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和新加坡黄金交易所为代表,这类交易所一般有专门的交易场地,同时进行黄金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只有达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银行才可以成为会员,并对会员的数量配额有极为严格的控制。

(2)美式交易。美式交易以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交易所作为非营利机构,本身不参与交易,只是为交易提供场地、设备,同时制定有关规则,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地进行,并对交易进行严格监控。

(3)欧式交易。欧式交易即伦敦金/银,伦敦金/银不是金银的名称,而是一种交易方式。伦敦市场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交易场所,而是一个通过各大金商的销售网络连成的无形市场。伦敦金/银方式下交易者的交易只记录在个人预先开立的“黄金存折账户”,而不必进行实物金银的提取。

(4)主要参与者。国际贵金属市场的参与者,可分为国际金银商、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法人机构、个人投资者以及在贵金属期货交易中的经纪公司。

1)国际金银商。国际金银商与世界上各大金银矿有广泛的联系,其下属的各个公司与金银终端消费联系,因此金银商会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报出黄金的买价和卖价参与交易。

2)银行。银行参与贵金属交易,一种是为客户代行交易和结算,本身并不参加黄金交易,充当投资者的经纪中介角色;另一种是自营业务,用自有资金进行交易,独立承担风险和收益。

3)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贵金属市场也不例外。一些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利用管理的庞大资金进行买多和卖空操作,加速贵金属市场价格的波动并从中获利。

4)法人机构。法人机构主要包括各大金银矿、金银生产商、专门购买金银消费的(如各种工业企业)制品商、专门从事金银交易的投资公司。5)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个人交易者既有投机型的,即希望通过在金银价格涨跌中获得利益,又有投资型的,他们希望通过金银交易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锁定风险。